“我在貴陽居住已有十年,這里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鄉(xiāng)!”9月23日,河南商丘人韓文明向記者動情講述他在貴陽的生活變遷,并展示他寫的一封名為《致敬貴陽 感謝貴陽》的表揚信。這位“新貴陽人”用親身經(jīng)歷,勾勒出這座城市十年間的發(fā)展速度,也彰顯著城市發(fā)展的民生溫度。
韓文明今年70歲,早年參軍入伍,后轉業(yè)到湖北十堰第二汽車制造廠上班,2014年退休?!暗谝淮蔚劫F陽是2006年,送女兒來貴陽讀大學,當時來去匆匆,沒好好感受這座城市,也沒想到會和貴陽結下不解之緣?!表n文明回憶。
2014年,韓文明的女兒定居南明區(qū)太慈橋街道國際城,2016年開始,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貴陽旅居?!皠倎頃r,國際城到市區(qū)僅有一路公交,人多車少不說,從小區(qū)到公交站還要走一公里多?!表n文明說,彼時的國際城到處都在施工,塵土飛揚、道路擁堵是常態(tài),“那時想去趟甲秀樓、黔靈山,都成了老年人的一種奢望?!?/p>
如今,這樣的日子早已翻篇——家門口的“社區(qū)微公交”穿梭街巷,52路公交車直達甲秀樓、河濱公園,47路公交車串聯(lián)起花果園、觀山湖公園,75路公交車連通省醫(yī)、市一醫(yī)……這些公交線路織密“地面網(wǎng)”,同時軌道交通3號線太慈橋站的開通,則讓“地下動脈”與公交線無縫銜接?!艾F(xiàn)在出門,公交、軌道交通隨便選,去噴水池逛街,半小時就到。”韓文明笑著說,交通的蝶變,結束了國際城進市中心區(qū)坐車難、出行難的歷史,也大幅提升了周邊居民的幸福感。
“貴陽人的熱情好客、淳樸善良,時常令我感動?!表n文明的河南鄉(xiāng)音濃重,但卻從未阻礙他與這座城市的情感交融。問路時,總有人耐心聽完、熱情指路,甚至有些熱心市民怕他找錯路,親自帶他走一程:辦事時,社區(qū)其他居民主動禮讓,工作人員總是笑著說“大爺您慢慢講”……
前段時間,韓文明在太慈橋農(nóng)貿(mào)市場購買了26枚松花皮蛋。回家后,他發(fā)現(xiàn)有兩枚腐爛變質不能食用,“后來再次遇見那位攤主時,我說明了情況,攤主二話不說直接道歉,并當場補送兩枚皮蛋。這份實在,比啥都珍貴?!?/p>
“冬暖夏涼是老天爺?shù)酿佡洠吲牟攀钦娓狻!表n文明細數(shù)著在貴陽的“幸福清單”:免費逛公園、免費借閱書、免費看展覽……他還注意到,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公共場所,都設置有彰顯城市文明的愛心提示或安全標識,公園、車站、超市等人口密集處,都專門配置愛心座椅和便民公廁,“別看這些事小,對我們老年人來說卻很方便,細節(jié)里全是溫度?!?/p>
更讓韓文明動容的是,這份溫暖從不分“本地”與“外來”。今年8月他剛滿70周歲,社區(qū)了解情況后,及時幫他開具證明,讓他這個“新貴陽人”順利領到政府補貼的“老年卡”,享受到免費乘坐公交車、軌道交通等福利。“這些政策就像陽光一樣,照得心里暖洋洋的?!?/p>
這樣的民生關懷,是社區(qū)“一視同仁”服務理念的生動縮影,而這份對所有居民的包容與溫暖,同樣延伸到了日常的社區(qū)文化生活中。
國際城一社區(qū)一角
太慈橋街道國際城一社區(qū)黨支部書記羅靜表示,每逢端午、中秋、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社區(qū)舉辦各類活動時,始終秉持“一視同仁”的原則,只要是轄區(qū)居民,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外來住戶,都會邀請大家共同參與,共享節(jié)日氛圍。
“我非貴陽人,卻享貴陽福。寄居貴陽城,久住不思蜀。”談起寫那封表揚信的緣由,韓文明念起了信上面的一首詩,他說自己是出于對貴陽的熱愛和感謝之情,“我是有感而發(fā),用河南話說,貴陽就是得勁兒,居住起很舒服、很安心!”
記者 劉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