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小縣城,清晨五點,天色剛翻魚肚白。王阿姨拎著布兜去老菜市口給孫子買早餐。拐到最里頭那家沒招牌的涼皮攤,攤主老周正把一張張黃亮亮的涼皮從鐵盤里揭起,“啪”地摔在案板上,聲音清脆。王阿姨湊過去,看見涼皮像橡皮筋一樣被拉得老長卻不斷,心里還夸“這周師傅手藝真絕”。
她花了六塊錢買了兩斤,回家澆蒜汁、滴香油,九歲的小宇一口氣吃進大半碗。不到半小時,孩子捂著肚子蹲在地上,臉色煞白,嚷著“胃里像被刀割”。縣醫(yī)院急診室里,醫(yī)生測完生命體征后低聲告訴家屬:“很可能是硼砂中毒,最近已接了好幾例?!蓖醢⒁棠X袋“嗡”的一聲,她第一次聽說硼砂中毒。
一、硼砂是什么?為什么國家明令禁用?
硼砂的化學名字叫四硼酸鈉,本是玻璃、陶瓷廠里用來“降熔點”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弱堿性,有防腐、膨化、增強韌性的作用。上世紀物資匱乏時,有人用它泡生肉、和面,圖的是“賣相好、耐存放”。
可一旦吃進肚子,硼砂遇到胃酸立刻變成硼酸,被腸道快速吸收,卻幾乎不代謝,只能依靠腎臟慢慢排。成人一次攝入1—3克就可能出現(xiàn)急性中毒:惡心、腹瀉、脫水,皮膚出現(xiàn)紅斑;劑量達到15克便可致命;嬰兒更敏感,2—3克即可致死。
長期微量攝入,則會在肝、腎、骨骼里蓄積,破壞消化酶活性,導致營養(yǎng)不良、體重下降,甚至影響生殖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
1978年起,我國就禁止硼砂作為食品添加劑;2008年衛(wèi)生部把硼砂寫進《非法添加黑名單》,2009年《食品安全法》又重申:凡在食品中檢出硼砂,即屬刑事犯罪。然而,低廉的價格(500克僅5元左右)和“神奇”的改良效果,仍讓一些攤販鋌而走險。
二、四種最容易被偷偷加硼砂的食物
1.粽子、年糕等糯米制品
端午節(jié)前后,糯米價格水漲船高。有人把硼砂摻進浸泡水里,粽葉一打開,米粒顆顆飽滿、不粘葉、冷吃依然彈牙;年糕切薄片煎一整天不碎不糊。廣西柳州一位老板靠“硼砂粽”多賣了兩千個,最終被判刑并處罰金。
2.涼皮、鮮面條、餃子皮
夏天溫度高,面制品三四個小時就發(fā)酸。添點硼砂,筋度瞬間提升,運輸不易斷條,煮后湯不渾、口感“哏啾啾”。湖南株洲一家腸粉店在米漿里拌硼砂,一年賣出四千多斤“毒腸粉”,店主已被刑拘。
3.腐竹、油皮
干腐竹易碎、易返潮。用含硼砂的“增韌水”浸泡,豆皮色澤金黃、韌性十足,久煮不糊。消費者買回家,常誤以為“這腐竹質(zhì)量真高”,殊不知鍋里正翻滾著隱形毒物。
4.豬肉丸、魚丸、牛筋丸
硼砂與肌肉蛋白能形成凝膠,讓肉丸彈性“爆表”,掉地上能蹦兩下;還能鎖住水分,降低成本。廣東揭陽一作坊在450公斤肉丸里加入45斤硼砂,賣出后導致多人出現(xiàn)嘔吐、腹瀉,主犯獲刑三年半。
三、如何識別和避免硼砂食品?
望:顏色異常鮮亮、表面自帶油光,或出現(xiàn)不自然的白色粉末,要提高警惕。
聞:湊近能聞到輕微堿味,像洗衣粉或肥皂水。
摸:手指來回搓,有滑石粉般的澀滑感;豬肉表面發(fā)黏卻不腥,往往是涂了硼砂。
泡:家中用涼白開浸泡十分鐘,若水變渾濁、樣品體積明顯脹大,需當心。
測:網(wǎng)購“硼砂快速試紙”幾毛錢一條,蘸濕后貼食物,試紙變藍即為陽性;若經(jīng)常買散裝面制品,可常備。
此外,最管用的還是“選好購買場景”:盡量到證照齊全、進貨臺賬清晰的商超;保留小票,發(fā)現(xiàn)問題可溯源。對流動攤販的“超低價”“超筋道”要天然存疑——便宜和Q彈,往往是最昂貴的代價。
萬一誤食,怎樣把傷害降到最低?
如果進食后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上腹絞痛、反復嘔吐或片狀紅疹,應立刻停止食用,把剩余食品密封留樣;可刺激咽部催吐,同時撥打120,并攜帶樣品就醫(yī)。醫(yī)院通常采取洗胃、補液、糾正電解質(zhì),必要時做血液凈化。家長務必注意,孩子代謝系統(tǒng)更脆弱,5克以下即可致命,切勿等待“自己緩過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