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環(huán)境從來不是擺樣子的。在湖南農業(yè)大學,春天的櫻花開得熱鬧,路過的學生會隨手拍兩張;夏天荷花池邊涼快,常有備考的人蹲在路邊背單詞。
這些景致看著舒服,可真到了期末或者考證的關鍵時候,大家更在意的是哪兒能踏踏實實地學進去 而湖南農大早就把這些學習的地方,建在了學生最需要的地方。
期末一臨近,圖書館的座位就成了“香餑餑”。清晨6點多,就有學生指尖在“湖南農業(yè)大學圖書館”公眾號上滑動,借著“座位系統(tǒng)” 預約心儀的位置,有人偏愛靠窗的座位,能偶爾抬眼望見樓下的香樟樹;有人選擇閱覽室中央的長桌,周圍此起彼伏的翻書聲能讓人更快靜下心。
這座4.38萬平米的建筑里,藏著314.85萬冊文獻。從農學專業(yè)的《作物育種學》到計算機專業(yè)的《人工智能導論》,從外文期刊到電子數(shù)據(jù)庫,幾乎能滿足所有學科的復習需求。
午后陽光最暖的時候,咖啡書吧里飄著淡淡的香氣,有人捧著熱飲梳理筆記,有人對著電腦屏幕里的網(wǎng)課視頻反復琢磨難點;到了晚上,大成廳偶爾會有小型學術討論,幾個同學圍著投影屏,把復習中遇到的難題拿出來一起分析,原本晦澀的知識點,在交流中漸漸清晰。
并非所有學子都偏愛圖書館的 “熱鬧與規(guī)整”,對于習慣靈活安排時間的人來說,耕讀書院和七教地下自習室是另一種“寶藏去處”。
耕讀書院不用花錢消費就能坐,每個座位都有插座,揣著電腦去待一下午沒問題,偶爾還能翻兩本架上的書換換腦子。七教地下自習室更接地氣,好多考研的、考教資的都扎堆在這兒,大家?guī)€保溫杯,刷題累了抬頭能看見別人還在埋頭寫,自己也不好意思偷懶。人文院還專門批了間考研自習室,墻上貼著“只爭朝夕”的標語,還有歷年的考研金榜,坐進去就有種“必須考上”的勁兒,學長學姐還會把用過的資料傳下來,挺暖心的。
比這些傳統(tǒng)自習空間更“洋氣”的是智慧教室。學校有18間這樣的教室,里面的雙屏平板和教學系統(tǒng)特實用。期末復習《植物生理學》時,老師會提前發(fā)線上資料讓預習,課堂上直接調出來評講,誰沒掌握清楚一看數(shù)據(jù)就知道。遇到難點,把桌椅拼起來開小組會,錯題思路直接投在屏幕上討論,老師路過還能隨時搭把手答疑。
湖南農大用心維護著這里的安靜與整潔,因為它知道,每個學子的學習習慣不同,尊重差異,就是給成長多留一份可能。
其實湖南農大的好,就好在這些實在的地方。期末備考時,想系統(tǒng)復習有圖書館的資源兜底,想靈活安排有不用預約的自習室,想高效攻堅有智慧教室的設備幫忙。這些空間沒什么花哨的設計,卻實實在在接住了學生的需求。
實話說,能讓學生安安穩(wěn)穩(wěn)把書讀進去,這就是湖南農業(yè)大學最實在的軟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