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不掛懷,心寬壽就長。
蒙田曾在隨筆集中說:
“我們最豪邁、最光榮的事業(yè)乃是生活得愜意,一切其他事情,致富、創(chuàng)造產(chǎn)業(yè),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這一事業(yè)的點綴和從屬品?!?/p>
這席話看似在談論生活的本質,實則也包含了對生命狀態(tài)的洞察。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能發(fā)現(xiàn)這樣的對照:
同樣是過了五十歲,有些人總念叨“年紀大了,折騰不動了”,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搞得一團糟;
而另一些人卻依舊心懷熱忱,對新鮮事物充滿探索欲,行動起來也是雷厲風行,日子依舊過得活色生香。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引人深思:
人老了以后,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究竟是什么樣?為什么同樣的年齡,生活狀態(tài)差距那么大?
其實,影響身體衰老快慢的關鍵,不是運動也不是作息,而是很多人沒在意的這一點。
人過五十:
最先讓你變老的,其實并不是身體
英國作家毛姆50歲時,衰老焦慮很明顯。
他在給友人的信里寫道:
“我開始害怕深夜的咳嗽,樓梯要一級級數(shù)著走,拿起筆時總覺得手腕發(fā)沉。有時候看著鏡中鬢角的白霜,會突然覺得這輩子該做的事都做完了?!?/p>
那時的他雖未停止寫作,卻常把“老了,思維跟不上了”掛在嘴邊,創(chuàng)作風格也漸漸趨向保守,少了年輕時的銳利與灑脫。
有了這種自我暗示后,他的五十多歲就顯露出與了年齡不太相符的暮氣,連朋友都說他心里的那團火好像被自己澆滅了。
而相比之下,我們的“不老男神”黃永玉的生活就豐富多彩許多。
50歲時,他仍帶著畫板走遍了湘西的山山水水。
57歲時,他更是突發(fā)奇想,從零開始學寫小說,然后花四年時間完成了《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第一部。
有人問他:“都這把年紀了,何必這么折騰?”
他笑著答:“年紀是用來計數(shù)的,不是用來捆住手腳的。我從來沒覺得自己老,倒是覺得日子還長,好玩的事兒多著呢?!?/p>
后來,他八十歲開跑車,九十歲開畫展,就像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少年,眼里始終有光。
很多人以為,人過五十就是慢慢進入了老年。
但其實,正如武俠小說家古龍在《邊城刀聲》里說的那樣:
“一個人內部的變化和衰老,本就是任何人都無法看出來的——甚至連自己都看不出。真正的改變和衰老是在人的心里。一個人只有自己心里覺得衰老時,才真的衰老?!?/p>
很多時候,最先讓你顯老的從來不是皺紋或白發(fā),而是那份“我已經(jīng)老了”的自我設限。
我們總認為人到了這個年紀就該安分守己,覺得這些事不該是老年人做的。
一旦當你在心里接納了衰老,身體就會跟著繳械投降;
可若始終保持一份不服老的鮮活心態(tài),歲月便很難在你身上留下真正的暮氣。
衰老不是下坡路,
而是人生的 “下半場開篇”
小區(qū)里的張姐總說,56歲那年是她人生的重啟鍵。
在此之前,她的生活軌跡似乎早已被定格:每天圍著老伴的飲食起居轉,周末幫兒女帶孫子,衣柜里永遠是洗得發(fā)白的舊衣裳,話題也總離不開“菜價漲了多少”“誰家孩子考了好學?!?。
身邊人都說這把年紀就該享清福,她自己也默認了這種衰老模式。
直到一次上網(wǎng),她看到開著房車獨自旅行、之后還走上戛納紅毯的蘇敏,她才突然驚醒:原來人生到了下半場,還能有另一種活法。
和蘇敏一樣,張姐也決定為自己活一次。
她先是報了老年大學的繪畫班,把年輕時沒機會學的愛好撿了起來。
每天背著畫板去公園寫生,連晨練的大爺都知道她是畫荷花的張老師;
60歲生日那天,她瞞著家人報了駕照考試,科二考了三次才通過,拿到駕照的那天,她激動得在考場外哭了半小時;
如今62歲的她,正計劃著和幾個老同學組隊,用半年時間自駕環(huán)游中國,后備箱里塞滿了畫具和防曬霜,臉上的皺紋里都透著期待的笑意。
上次見面時,張姐一邊給我展示著手機里的照片,一邊興奮地感嘆:“以前總覺得50 歲就是人生的下坡路,走一步少一步,現(xiàn)在才明白,這分明是換了條新路,沿途的風景比年輕時還動人?!?/p>
我們之前總覺得到了某個年紀,就該收起對世界的向往,把安穩(wěn)當成唯一的追求。
張姐60 歲學駕照圓旅行夢的故事告訴我們:
年齡從來不是劃分人生階段的標尺,所謂“衰老”,不過是給了我們一個換種活法的機會。
20歲有仗劍走天涯的熱血,50歲有歷經(jīng)世事后的通透,80歲有看透繁華后的淡然,每個年紀都有它獨有的饋贈。
就像四季輪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不可復制的好時光。
真正的下坡路,從來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從你認定自己已經(jīng)過了最好的年紀開始的;
那些能在歲月里始終活得熱氣騰騰的人,不過是更早明白了: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是剛剛好的開篇。
后半生:
最好的抗衰,是讓生活始終保持動感
有人說,后半生的衰老,是從“懶得動”開始的。
深以為然。
我想,這里的“動”,不僅僅是指身體的運動,更是保持心靈的鮮活與對生活的熱情。
到了一定年紀,很多人就給自己的人生按下了暫停鍵:
不再嘗試新事物,不再對世界好奇,把安穩(wěn)度日過成了重復昨日。
然而,殊不知,后半生,最好的抗衰,就是讓生活保持動感。
(1)給生活“加點新料”,始終保持探索欲
每日加入微小新體驗:
每天刻意接觸一件從未做過的小事,可以嘗試一種新的早餐搭配、用不同的手機軟件聽新聞、學習一個生僻字的讀音及用法等。
這類小事無需耗費過多精力,卻能持續(xù)刺激大腦對新鮮事物的感知力。
每周體驗不同生活場景:平時生活中可以更換通勤路線、調整居家物品擺放位置、選擇新的超市或菜市場采購等。
通過場景的規(guī)律性變化,讓感官持續(xù)接收新信息,避免思維陷入固化。
每季度學習一項新技能:每季度選定一項可學習的技能,按難度分級制定學習進度。
堅持記錄生活:準備專門的筆記本,每天記錄3件當天遇到的新鮮事,無論大?。幻恐苓M行一次匯總回顧,通過正向反饋強化探索動力。
(2)和世界保持連接,拒絕自我封閉
人是社會性的存在,切斷與世界的連接,心靈就會陷入孤獨。
有些老人退休后,漸漸退出了社交圈,每天對著電視發(fā)呆,日子久了,不僅話變少了,連眼神都失去了光彩。
所以不妨通過以下方式來和世界保持連接:
每周固定交流:每周固定時間與家人、摯友進行深度交流,交流內容需超越日?,嵤?,每次交流時長不少于20 分鐘,確保情感連接的質量。
加入“興趣導向型社群”:根據(jù)自身愛好選擇1-2個線下社群(如書法協(xié)會、徒步小組、攝影論壇等),每周參加1次線下活動、每3天在群內分享1次相關感悟。
主動與不同年齡層群體交流:可以向年輕人請教新興軟件的使用方法、與青少年探討流行文化趨勢、和同齡人分享生活經(jīng)驗等。
積極參與社區(qū)服務活動:選擇適合自身的公益或社區(qū)服務,如定期整理社區(qū)圖書角、協(xié)助組織鄰里活動等;通過這類活動明確自身在社會中的價值,增強歸屬感與存在感。
(3)給日子“定個小目標”,保持前行的動力
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沒有舵的船,容易隨波逐流。
對于老年人而言,可以酌情設置關于健康、生活技能、情感聯(lián)結等類型的目標。
健康管理類小目標
每日固定時間進行輕度活動:如早晨7點后散步 20 分鐘(以不喘不累為標準),晚餐后做5分鐘靠墻站立,每周 3 次用握力器練習10分鐘(每次10下,循序漸進)。
飲食規(guī)律化:設定“每周吃2次雜糧飯”“每天喝夠6杯溫水”“晚餐 7 分飽” 等可量化的飲食目標。
基礎健康監(jiān)測:每周固定1天測量血壓/血糖,記錄在專用本子上,觀察數(shù)值變化趨勢,無需過度關注單次波動,重點在于形成規(guī)律監(jiān)測習慣。
生活技能類小目標
數(shù)字工具簡化學習:每月學會1 項手機基礎功能,如“用微信給子女發(fā)實時定位”“設置手機鬧鐘提醒吃藥時間”等,也可讓家人畫簡單步驟圖輔助記憶,目標是“獨立操作3次不失誤”。
強化居家能力:設定“每周整理1個抽屜”“每月嘗試1道新家常菜”“用舊物做1個實用小物件”等,控制在“1小時內可完成”。
情感聯(lián)結類小目標
定期互動計劃:例如“每周三給遠方親友打1次電話”“每月參加 1 次社區(qū)鄰里活動(如廣場舞、棋牌桌、手工課,無需全程參與,到場1小時即可)”“逢節(jié)氣給孫輩發(fā)1條簡單祝福信息”等目標。
自我關懷目標:每天留30分鐘“獨處時光”,可用于聽一段戲曲、看幾頁大字版書籍、坐在陽臺曬太陽發(fā)呆,設定“每周給自己買1樣小零食”,強化“主動關照自己”的意識。
這些小目標如同生活的“小燈塔”,無需宏大意義,卻能讓人每天有事可做、有盼頭可想,在循序漸進中保持對生活的掌控感。
而這種持續(xù)向前的狀態(tài),正是對抗衰老的重要力量。
周國平在《歲月與性情》中寫道:
“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的年齡,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我不像這個年齡的人,包括我自己。心態(tài)和神態(tài)讓我顯得年輕,如果不是這樣,人們就會看到我這張比較蒼老的臉?!?/p>
后半生最好的抗衰,不是用多少護膚品,也不是吃多少補品,而是保持一副好心態(tài):對世界有好奇,對生活有熱情,對未來有期待。
當你眼里始終有光,心中始終有火,哪怕青絲變白發(fā),皺紋爬上臉頰,生命狀態(tài)也會如常青樹般,在歲月里煥發(fā)生機。
點個愛心,愿我們都能打破年齡枷鎖,不被數(shù)字定義,不為歲月恐慌,在每個階段都活出最舒展的模樣。
畢竟,能讓我們真正老去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那顆先于身體疲憊的心。
批注:
最好的養(yǎng)生,是養(yǎng)成好習慣,擁有好心態(tài),剔除生活中所有的負面影響。照好處做,往好處想,吃好喝好條件好什么都不如心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