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這天,特朗普可能沒料到,中國突然出手,連發(fā)兩道對美制裁公告,直指六家美國企業(yè),這一波操作,既不打招呼,也不拖泥帶水,精準、快速、雙管齊下,一下子打破了中美經(jīng)貿(mào)領域此前難得的短暫平靜。
尤其是這次制裁的時點,正值中美就部分關稅“暫時停火”的窗口期,中方卻反手亮劍,釋放出的信號,絕非簡單的“你來我往”,而是一種新形態(tài)的規(guī)則重塑。
一把手術刀,一記重錘
這次中方的出擊,不是簡單的“拉黑名單”,而是動用了兩個不同性質的政策工具: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和不可靠實體清單。
乍一聽像術語,但其實仔細一看,背后的邏輯清晰得很,一個是“防守”,一個是“進攻”,一軟一硬,組合使用,既有章法也有節(jié)奏。
先說出口管制管控名單,顧名思義,這份名單主要是用來守住“技術底線”的,它的重點,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可能用中國的技術來干什么”。
比如,這次被列入的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yè)公司,是美國最大的軍工造船商,專門造航母、核潛艇,中方很清楚,這樣的企業(yè)如果拿到中國的高端材料或智能系統(tǒng)。
哪怕是一點點技術“外溢”,都可能直接影響中國的安全格局,所以,這類制裁更多像是一種“防擴散”措施,是在技術領域畫紅線,防止“敵人在你家后院摘果子”。
再看不可靠實體清單,風格就完全不同了,這份清單是實力派“狠角色”,一旦被列入,不僅進出口業(yè)務被封殺,還可能面臨投資禁令、管理層限制,甚至連合同都可能被叫停。
它的核心邏輯是“懲罰”,針對的是那些明知故犯、挑戰(zhàn)中國主權和安全的行為,這次的三家公司,全部涉臺行為惡劣,明里暗里配合美國對臺灣地區(qū)的軍事技術合作。
對這樣“吃飯砸鍋”的做派,中方的回應很直接:既然你賺中國的錢,卻干著損害中國利益的事,那這碗飯就別吃了。
把這兩個工具同時用上,不僅是對政策工具箱的靈活調動,更是一次對外宣示:中方維權,既有手術刀般的精準,也不缺大錘砸桌的硬氣,技術違規(guī)也好,政治挑釁也罷,中方都不會手軟。
六家美企“榜上有名”
有人或許會問,中方這次點名的六家美企,是怎么選出來的,是不是“看誰不順眼就制裁誰”,其實細看這份名單,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共通點:他們不是“誤入紅區(qū)”,而是一路走到黑,踩著紅線跳舞。
先看被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的三家公司,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yè)公司剛才說了,作為美軍艦艇制造的核心承包商,它與中國的戰(zhàn)略利益幾乎是“天然對立”。
扁平地球管理公司更是“老熟人”,早在此前就因對臺軍售被中方制裁過,這次,它又因在AI和無人機技術領域持續(xù)向臺方提供支持,再次被點名。
全球維度公司更直接,它的業(yè)務涉及情報分析和網(wǎng)絡監(jiān)控,有足夠理由相信其技術可能被用于對中國的網(wǎng)絡滲透,這三家企業(yè)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不是“無心之失”,而是持續(xù)性地觸碰中國安全底線。
再看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三家公司,薩羅尼克科技、愛爾康公司、國際海洋工程公司,雖然名字聽起來不那么“軍味十足”,但它們的行為卻直接挑戰(zhàn)了中國的主權立場。
三家都因與臺灣地區(qū)開展軍事技術合作而“榜上有名”,換句話說,它們不是普通的商業(yè)合作,而是在參與一場“政治豪賭”。
中方早就說得很明白:一個中國原則是不可碰觸的政治底線,這三家企業(yè)卻偏要頂風作案,那中方自然不會視而不見。
這六家企業(yè)之所以被制裁,不是因為它們“是誰”,而是因為它們“做了什么”,每一筆“罰單”,背后都有一條清晰的“罪狀鏈”,這正是中國式反制的風格:有理有據(jù),有章可循,不是情緒化的反應,而是策略性的規(guī)制。
一拳打在“博弈桌”上
把視角拉遠一點,這次制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方在更大的博弈棋盤上,主動落子的一步。
首先是時機的選擇,耐人尋味,就在一個月前,中美之間剛剛在斯德哥爾摩達成“暫停部分關稅90天”的共識,本來是一個釋放善意的窗口期。
但緊接著,美方卻在本月初突然宣布制裁23家中國企業(yè),理由還是那套“國家安全”模板,這種“你?;鹞壹哟a”的操作,不僅讓人質疑華盛頓的誠意,也讓中方必須重新評估博弈節(jié)奏。
于是,中方這次的“雙清單同步出擊”,就成了一次“對等回應”,也是對特朗普政府的一個提醒:別誤以為中國的沉默是軟弱。
其次,這次行動也是在向美方乃至全球釋放一個清晰信號:中方不再只是“被動反應者”,過去,很多人認為中國總是“事后應對”,這次卻是主動挑明規(guī)則、亮明底線。
而且是在貿(mào)易談判正在醞釀新契機的時候出手,更顯得不是“沖動”,而是“有備而來”,這也讓外界不得不重新評估中國在經(jīng)貿(mào)博弈中的角色和手段。
最后,這場制裁也在向全球企業(yè)傳達一個明確信號:在中國做生意,規(guī)矩不能不懂,更不能不守,過去,一些外國企業(yè)習慣了在中國市場里“邊吃邊罵”,甚至一邊賺著錢,一邊參與政治挑釁。
中方這次的動作,就是在告訴他們:這條路走不通了,商業(yè)可以談利益,但不能踩政治紅線。誰要是硬闖雷區(qū),那就別怪市場對你關門。
這次的“雙清單”制裁,不只是一次外交反擊,更是中方對美博弈策略的升級,從“被動抗議”走向“主動規(guī)制”,展示出的是一種更加成熟、更加精確的制衡能力,它不僅是對六家企業(yè)的懲戒,更是對整個國際經(jīng)貿(mào)環(huán)境發(fā)出的強烈信號。
中美之間的關系,顯然已經(jīng)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斗爭與合作并行,沖突與協(xié)商并存,中方的底線一清二楚:商業(yè)可以談,但主權不容談判,對于特朗普政府來說,這是否能成為一次“警醒”,還要看他們是否真能讀懂中方的信號。
對全球企業(yè)來說,未來的生存法則也變得更現(xiàn)實:在多極化的世界里,別站錯隊,更別踩錯線,因為現(xiàn)在的中國,不只是市場,更是規(guī)則制定者之一,而規(guī)則,是給所有人看的,不只是朋友。
信息來源:
中方對6家美國公司采取措施 2025-09-25 17:34·環(huán)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