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潰堤發(fā)生洪災,造成光復鄉(xiāng)市區(qū)嚴重災情。但在8月26日臺民意機構的質詢中,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稱除非下大雨否則沒立即危險,臺農業(yè)部門負責人陳駿季則說不會直接潰堤。洪災發(fā)生后,臺農業(yè)部門還要求媒體避免使用“潰堤”,改用“溢流”。前民代郭正亮查出兩者的定義打臉綠營。
郭正亮指出,以下是“溢流”跟“潰堤”的科學定義,什么叫“溢流”?水位超過壩頂,從壩面低洼處慢慢地往外流;“潰堤”是壩體被沖垮或崩塌,形成一個大的缺口,大量水瞬間傾瀉,“這個是有定義的”。
郭正亮補充道,結構失效也是“潰堤”,爆發(fā)式、短時間內釋放幾乎全部的庫水。下游毀滅性洪災,瞬間沖擊力極大。這次都符合潰堤的定義,所以民進黨當局就是在玩語言游戲。
針對卓榮泰批評花蓮縣政府撤離不力,郭正亮強調,一天要怎么撤離8000人?能準備的收容所就是教室跟禮堂,實際上能容納的人數不超過3000人,這就是實際的狀況。
郭正亮表示,這叫大難臨頭,大家望著山巔不知道怎么辦,前民代蔡正元就做個比喻,用一個破籠子,養(yǎng)一只老虎在山上,你也不知道老虎什么時候會從破籠子跑出來,下面的老百姓就不知道怎么辦。真正有能力把籠子弄好的是民進黨當局,絕對不是花蓮;而籠子即將破,下來疏散老百姓的是花蓮縣政府,所以責任要分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