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在日本旅行時,無論是購物、用餐,還是入住酒店,都會由衷地感嘆:服務真周到!
從迎接客人的那一刻到服務結束,服務人員始終保持微笑,耐心細致,語調柔和,處處為顧客著想。
然而,日本的服務人員似乎從不接受小費。這背后,又有著怎樣的緣由呢?
小費,本質上是在消費金額之外,單獨給予服務員的一筆額外獎勵金,以表達對其服務的感謝。
許多人認為,盡管日本的服務人員不收小費,但在一些地方的賬單上會看到「服務費」這一項,通常為消費金額的10%。
此外,一些居酒屋還會收取「座位費」。
然而,這兩種收費方式與小費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小費是直接支付給某位服務員的。在許多習慣收取小費的地區(qū),這筆錢最終會進入服務員的口袋。
但在日本,無論是服務費還是座位費,都是由店家收取的,并不會以小費的形式直接支付給服務員,也不會反映在他們的基本工資之中。
當然,日本服務員不收小費并非因為得不到,而是與他們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密切相關。
日本人普遍認為,為客人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是基本尊重,也是自己份內應該做的事情。
因為雇主已經為達到這一標準支付了合理的工資,所以沒有理由再收取額外的報酬。如果工作出色,得到了雇主的認可,獎勵則會自然隨之而來。
因此,許多國外游客在日本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在餐廳用餐時,雖然每個服務員在接待上可能都有自己的風格,但很少會發(fā)現某個服務員的服務質量,特別優(yōu)于其他人。
這是因為日本的服務業(yè)本身就有一套既定且完善的服務標準,類似于規(guī)章制度,所有員工都必須遵守。因此,整體服務質量相對一致。
此外,日本人的概念中:團隊>個人。
日本人更容易將獲得的高質量體驗或服務,歸功于一家店/公司或是整個團體,而非某位特定的個體。反之亦然。
因此,日本的小費文化才沒有像歐美國家那樣被社會普遍接受。
如果有外國游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了小費,卻被服務員拒收,或是被當作遺失物品歸還,也無需驚訝,這只是文化差異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