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記者 朱虹
為烈士尋親、讓忠魂歸根,既是對烈士親屬的慰藉,也是對烈士最好的緬懷與尊崇,更是以感恩之心對英雄先烈精神的致敬與傳承。
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將為烈士尋親作為緬懷先烈、關愛烈屬的重要舉措和暖心工程,高效推進為烈士尋親工作。省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制定《烈士尋親工作流程》,搭建線上尋親平臺,在四川英烈網(wǎng)設置“烈士尋親”板塊,定期發(fā)布烈屬尋親需求清單,同時推動各地烈士陵園為異地祭掃不便的烈士親屬提供“代祭掃”“云祭祀”等關懷服務。據(jù)統(tǒng)計,2021年以來全省已累計為1169名烈士尋找到親人或安葬地。
“我們找到您的親人了”
在四川省通江縣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內(nèi),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隨著“為烈士尋親”活動持續(xù)開展,一些烈士終于等來了親人,但鐘芳榮烈士的墓前,卻始終未見親屬的身影。
鐘芳榮烈士的墓碑。巴中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歲月雖遠,但墓碑上每年描紅的字跡仍清晰可辨:“鐘芳榮,河南新縣人,一九〇六年生,中共黨員,一九二八年參加革命,任紅四軍十二師三十六團團長,一九三三年五月在四川通江作戰(zhàn)犧牲?!?/p>
2024年初,通江縣尋親專員再次聯(lián)系上河南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并發(fā)送了鐘芳榮烈士的墓碑照片?!氨拿鞔_記載鐘芳榮烈士是新縣籍,懇請協(xié)助查詢新縣烈士英名錄,看看是否有相關記錄?!蓖ń矫嫜赞o懇切。
“請放心,我們一定全力配合?!毙驴h工作人員迅速回應。然而次日傳來的,仍是那三個字:“沒查到。”
尋找鐘芳榮親人的線索,再次中斷。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今年3月。通江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赴烈士籍貫較為集中的湖北紅安與河南新縣開展區(qū)域協(xié)作尋親,首站抵達紅安縣。
在紅安縣鄂豫皖蘇區(qū)中心烈士陵園,通江縣工作人員逐一查看墓碑,重點記錄1932年底至1935年初犧牲于四川的烈士?!霸^奎烈士,1907年生,華家河公社曾家人……”“陳光清烈士,1905年生,高橋公社余家咀人……”正當他們專注核對時,一位尋親專員突然高聲喊道:“快看!鐘芳榮烈士的墓碑!”
眾人迅速圍攏,取出手機中保存的鐘芳榮墓碑照片現(xiàn)場比對——出生時間、參加革命時間、犧牲時間、地點與職務,完全一致!
紅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立即聯(lián)系縣黨史辦、檔案館,并委托高橋鎮(zhèn)退役軍人服務站尋找烈士親人。因信息記載明確,很快找到了鐘芳榮烈士的侄兒鐘應明。
在經(jīng)紅安縣檔案館查詢及鐘芳榮侄兒鐘應明講述下,一個家族4位烈士的悲壯往事,終于浮現(xiàn)。
1929年,鐘芳榮父親鐘端銀率全家(除幼子鐘方顏外)投身革命,鐘芳榮父親鐘端和母親楊菊香、妹妹鐘芳恒都在對敵斗爭中犧牲;1933年,已擔任紅四軍十二師三十六團團長的鐘芳榮在四川通江對敵作戰(zhàn)犧牲;鐘芳榮妻子在家破人亡后下落不明,音訊全無;鐘芳榮姐姐為躲避“斬草除根”的迫害,帶著年幼的弟弟鐘方顏(鐘應明父親)隱姓埋名。
鐘方顏在地主家放牛、打長工,直至解放后才恢復本姓。1955年,他返回紅安縣申報烈士,并為4位親人修墓立碑。如今,鐘芳榮烈士的侄兒鐘應明雖因身體原因,尚未能親自踏上通往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的路途,但他的心早已跨越千山萬水,抵達了伯父長眠的土地。他說,總有一天,他要站在那座肅穆的墓碑前,親手撫摸那描紅的字跡,替父親、替整個家族,說一句:“我們來看您了?!?/p>
三代人尋親70年終圓夢
跨越近一個世紀的等待,一杯故鄉(xiāng)酒、一瓶黃河水、一把滎陽土,9月3日終于灑在了李守仁烈士的墓前。
9月3日下午,南充市烈士陵園內(nèi),在“李守仁”烈士的墓前,第一次迎來祭奠的親人。來自河南鄭州滎陽的親人,終于用家鄉(xiāng)的水土告慰了長眠于此的英靈。
出生于1920年4月的李守仁烈士,是河南省鄭州市滎陽縣汜水鄉(xiāng)趙村人;1938年入伍,194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12月在解放大西南“三臺戰(zhàn)役”中壯烈犧牲,年僅29歲。生前系18兵團61軍181師541團3營戰(zhàn)士。1962年5月14日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批準為烈士。
李守仁烈士犧牲后,長眠于四川南充烈士陵園。由于歷史原因,烈士與親人失去了聯(lián)系,這一別就是76年。多年來,家鄉(xiāng)親人從未停止過對李守仁的思念與尋找,但由于信息有限、距離遙遠,尋親之路異常艱難。
今年7月,南充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發(fā)布了李守仁烈士的信息,引發(fā)了廣泛關注。
“李守仁”烈士的墓前,迎來來自河南鄭州滎陽的親人。南充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李守仁”烈士的墓前,迎來來自河南鄭州滎陽的親人。南充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尋親路上,總有熱淚盈眶的瞬間。8月下旬,一名志愿者在網(wǎng)上看到南充市烈士陵園此前發(fā)布的有關“李守忍”烈士的相關尋親信息后,主動對接李守仁家屬。兩地取得聯(lián)系后,南充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廣泛走訪,積極對接協(xié)調(diào)相關部門,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jié)合,技術鑒定比對等方式全力溯源,經(jīng)過諸多細節(jié)比對,確定陵園里安葬的“李守忍”烈士就是李守仁烈士。
李守仁烈士的尋親故事,只是近年來眾多烈士尋親活動的一個縮影。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組建以來,越來越多烈士尋親成功的案例涌現(xiàn),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在全國各地上演。無論是河南省中牟縣的孫樹仁烈士,還是山東平邑縣的李傳祥烈士,亦或是安徽省亳州市的張傳道烈士,他們在志愿者、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等共同努力下,終于能夠與親人“團聚”。
除了巴中和南充,四川攀枝花通過線上精準錄入烈士姓名、籍貫、犧牲時間等信息,依托全國烈士尋親平臺開展大數(shù)據(jù)比對,讓信息突破地域限制實現(xiàn)流轉(zhuǎn)互通;線下組織志愿者深入鄉(xiāng)村街巷,翻閱歷史檔案,走訪知情鄉(xiāng)鄰,從模糊記憶和歲月塵埃中打撈線索、核實信息。
“路再難,我們也必須要堅持走下去?!彼拇ㄊ〔粌H進一步規(guī)范尋親工作程序,建立全省尋親工作臺賬;同時,借助科技力量,省烈保中心與公安廳刑偵總隊DNA實驗室深度合作,開展無名烈士遺骸鑒定試點和遺傳數(shù)據(jù)信息研判工作,今年成功提取6具烈士遺骸DNA信息。
下一步,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將進一步加強為烈尋親工作,及時回應烈屬關切,常態(tài)化講好英烈故事,弘揚英烈精神,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wèi)英烈、關愛烈屬的良好社會氛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