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我們將自己收拾得干凈整潔,在家休息,我們將房間布置得明亮溫馨,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
然而總會有一些人,他們過分地追求著“潔凈”,全身上下不能有一絲灰塵,連衣服也不能有一點褶皺。
之前在某乎上看過這樣的一個帖子,博主說自己的表嫂就是這樣一個特別“愛干凈”、“假努力”的人。
“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開始洗衣服、晾衣服、洗床單、疊衣服,整理家里每一個不整潔不規(guī)則的地方,把家里的每一個地方擦一遍。”
“這樣的事情她會從早上六點一直干到晚上七八點,然后洗澡睡覺。”
“你可能覺得她真是太勤儉持家了,我表哥能娶到這樣的老婆應(yīng)該特別幸福。可實際上我表哥活得非常痛苦,一直想要離婚?!?/strong>
“我去過他家?guī)状?,他們的家里完全沒有下腳的地方?!?/p>
“因為這個家就像一個沒人住但是每天有人打掃的空房子一樣,太過干凈整潔以至于我怕踩壞了那亮的反光的地板。”
“我表哥和兒子天天因為掉一?;覊m、吃飯導(dǎo)致桌子被弄臟這樣的小事而被表嫂罵的狗血淋頭?!?/p>
“因為我表嫂性格非常強勢,在家說一不二,對家里的一切事物和財產(chǎn)都有很強的控制欲?!?/p>
“但她除了洗擦晾疊這些保證家里干干凈凈的事之外,其他所有的家務(wù)是一概不做的?!?/p>
“家里買菜、做飯、收拾碗筷、接送孩子、輔導(dǎo)作業(yè),全都是我表哥來?!?/strong>
“而且她也并不工作,因為她覺得自己都已經(jīng)這樣付出了,賺生活費這種事肯定是我表哥的責(zé)任?!?/p>
“長此以往,我表哥和兒子都受不了她。”
“她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見,經(jīng)常跟人哭訴,自己對這個家這么努力,每天操持家務(wù),一刻不得閑,他們兩父子為什么這么沒良心呢?”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當(dāng)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這樣打扮得“過分干凈”的人,一定要及時遠離。
因為這些不正常的“潔癖者”,會將身邊的人當(dāng)成ta的心理“血包”,無止境地榨干我們的精神和心理資源。
道德正當(dāng)性
如果我們接觸多了互聯(lián)網(wǎng),就一定知道一些所謂的“小眾”圈子。
環(huán)保者、宗教信仰者、素食主義者、極端LGBT人士、甚至是一些小眾愛好者……當(dāng)然,也包括前面提到的過度潔癖者。
他們因為自己的生活習(xí)慣和思維模式與他人不同,在群體之中獲得的認同感也非常低;
所以就需要拔高自己、貶低他人,以此來獲得“道德正當(dāng)性”和“自我價值感”。
環(huán)保者認為:“我不用一次性筷子,購物總是帶著帆布包,肯定比那些浪費資源的人更環(huán)保、更有責(zé)任感?!?/p>
宗教信仰者認為:“我現(xiàn)在做了這么多好事,放生了這么多動物,來世我肯定比他人過的幸福?!?/p>
而潔癖者自然會想:“我把家里里外外收拾的這么干凈,身上打扮得如此整潔,不比那些邋里邋遢的人強多了?”
他們用“我在做更高級的事”來對沖“我其實是個怪胎”的心理資源損失。
這樣的人往往會對外產(chǎn)生攻擊性,對周圍的社交圈層進行貶低、打壓,以圖證明自己是最特別、最正當(dāng)?shù)哪莻€。
當(dāng)你作為朋友和親人圍繞在他們身邊,就會不可避免地被他們挑剔,認為你太隨意、不講究。
完美主義人格
古語說:“十事九不周。”
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太多,小到總是起球的床單、每次倒水都漏水的水壺,大到你一直以來夢想的事業(yè)、想要一起生活的那個人……
作為普通人來說,能夠理解并做到“常懷平常心”,就已經(jīng)很難了;
可偏偏有一種“完美主義人格”,他們想將所有的事都做得圓圓滿滿,例如讓自己永遠整潔、周圍環(huán)境永遠干凈——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們永遠追求“完美”、永遠得不到“完美”、又繼續(xù)追求“完美”,這就是完美主義與控制欲的死循環(huán)。
心理學(xué)中有一個“完美主義人格”,具有這種人格特質(zhì)的人,他們總會不自覺追求最高的標(biāo)準(zhǔn)和最完美的成就;
不僅如此,他們會還對不完美的狀態(tài)產(chǎn)生極其強烈的不滿。
對于這些人來說,他們不會給自己確定一個簡單易得的目標(biāo),以此來向著目標(biāo)努力。
而是會不考慮任何客觀條件,為自己強加不切實際的高標(biāo)準(zhǔn),如果達不到這樣的高標(biāo)準(zhǔn),在他們的眼里就是“失敗”。
這種扭曲的控制欲,不旦會被他們放在自己身上,更會被強加在他們周圍人的身上,以避免周圍人的拖后腿而導(dǎo)致不完美。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個具有平常心的普通人,那還是離這些控制欲過強的完美主義者遠一些吧。
對負面情緒的置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行為:某一天夜里突然心情非常煩躁,怎么都睡不著。
這個時候起床,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房間哪里都看不順眼,于是大半夜開始掃地拖地整理房間,又把家具換了個位置,衣服全部拿出來分類疊好掛好。
做完這一切,才覺得自己心氣順了,又能安心睡覺了。
從某種角度來講,這其實與我們看到的“過度潔癖者”的行為沒有區(qū)別。
都是用一種特定的儀式化的行為,來抵消心中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也就是用“控制感”來抵消焦慮和不安。
“雖然我事業(yè)受阻心情巨差,但是我還是一個干凈整潔的人,這說明我還沒有垮掉。”
正是這樣一種思想,促使他們出現(xiàn)強迫性的清潔行為。
這就是心理學(xué)中一種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置換。
置換的核心是,當(dāng)我們感覺自己內(nèi)心的情緒情感、思想觀念不能直接抒發(fā)出來時;
就會將其轉(zhuǎn)換到另一個更直接更安全的行為或?qū)ο笊希?/strong>以此來緩解內(nèi)心的焦慮與沖突。
對于這些過度潔癖者來說,很可能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正在經(jīng)歷被人打壓、生活不順等等負面事件;
所以才將價值感放在了身邊這些輕易就能做到的小事上面。
因為他們正處于內(nèi)心極度矛盾、焦慮的時刻;
所以我們才需要盡量遠離這些人群,不要被拖入他們的內(nèi)耗和沖突之中,受到他們影響而使心態(tài)無法平衡。
小眾的生活習(xí)慣和思維方式本身并沒有什么錯誤,錯誤的是試圖用這樣的差異去影響他人,用他人來襯托自己的高尚。
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去努力去追求的課題,這本無高低貴賤之分,自然也不該成為任何一個人的降級審判。
-The End - 作者-專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