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意識進行遺體木乃伊化的最古老證據(jù)來自東南亞,那里的人們在一萬年前就通過煙熏干燥的方式保存祖先的遺體。
一具 9000 多年前在中國廣西被制成木乃伊并埋葬的中年男性遺骸。圖片來源:Yousuke Kaifu 和 Hirofumi Matsumura
原作 Kristina Killgrove
翻譯 科研圈bot
來源 環(huán)球科學(xué)科研圈
最新研究顯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人類木乃伊可追溯至一萬年前,由東南亞和中國南部地區(qū)通過煙熏干燥法制作而成,遠(yuǎn)早于智利和埃及普遍采用木乃伊技術(shù)的時期。
對中國、菲律賓、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數(shù)十處古代墓穴的研究顯示,許多以蜷曲胎兒姿態(tài)出土的遺骸在埋葬前曾經(jīng)過長時間的煙火熏干處理。這項研究于 9 月 15 日發(fā)表在《美國科學(xué)院院刊》(PNAS)。
「熏制(的做法)很可能承載著遠(yuǎn)超延緩腐爛的精神、宗教或文化意義,」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澳大利亞國立大學(xué)(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資深研究員洪曉純(Hsiao-chun Hung)在郵件中表示。
研究人員曾對 4000 至 12000 年前中國及東南亞地區(qū)大量「過度彎折」的墓葬方法感到困惑——這些遺骸呈現(xiàn)出不自然的蜷曲姿態(tài)。2022 年在葡萄牙發(fā)現(xiàn)的類似骸骨因同樣存在過度彎折現(xiàn)象,被解讀為木乃伊化的證據(jù):尸體很可能經(jīng)過捆綁,因為遺體的四肢位置已經(jīng)突破了自然姿態(tài)。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許多東南亞古墓中發(fā)現(xiàn),燃燒痕跡出現(xiàn)在古河上而非墓穴內(nèi),這表明當(dāng)時存在某種涉及火與煙的儀式性遺體處理方式。
研究人員采用 X 射線衍射(能夠使科學(xué)家在不造成損傷的前提下探究材料內(nèi)部的微觀結(jié)構(gòu))和紅外光譜法,評估遺體骨骼是否曾受熱。許多骨骼顯示出低強度加熱和煙塵致變色的證據(jù),而非火化等直接燃燒的跡象。研究人員寫道,這表明一種涉及煙熏尸體的特殊喪葬習(xí)俗可能在中國南方及東南亞的前農(nóng)業(yè)社會中廣泛存在。
研究人員指出,東南亞部分地區(qū)至今仍保留著制作煙熏木乃伊的傳統(tǒng)。2019 年,他們前往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apua),親眼目睹了達尼族(Dani)和普莫族(Pumo)人為逝去的祖先制作木乃伊的過程:將遺體緊密捆扎后置于火上熏烤,直至完全變黑?;谶@些實例,研究人員推斷這些地方的古代人死后會被緊密包裹,并在低溫火焰上長時間煙熏處理。
來自印度尼西亞巴布亞達尼族的一具現(xiàn)代煙熏干尸。圖片來源:Hirofumi Matsumura 與 Hsiao-chun Hung
盡管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所調(diào)查的逝者僅剩骨骼——皮膚、軟組織或頭發(fā)均未保存下來——他們?nèi)詫⑦@些遺骸視為木乃伊,因為它們是通過煙熏干燥的方式被有意制成的。
「與我們通常認(rèn)為的木乃伊關(guān)鍵區(qū)別在于,這些古老的煙熏遺體在處理后并未被密封于容器中,因此它們的保存期限通常僅能維持幾十年到幾百年,」洪曉純解釋道。在東南亞濕熱的氣候條件下,煙熏很可能是保存尸體的最有效方式,她補充道。
她補充說,這些古代狩獵采集者究竟如何發(fā)現(xiàn)煙熏能夠保存遺體,「仍然是一個引人入勝且發(fā)人深省的謎團。我們現(xiàn)在無法確定煙熏遺體最初是否被當(dāng)做是一種保存方式?!?/strong>這些古代人類可能是在某種儀式實踐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煙熏法,或者他們先發(fā)現(xiàn)了熏制動物肉的方法,然后將其應(yīng)用于人類遺體。
「可以確定的是,這種做法延長了逝者的可見存在,讓祖先以有形的方式繼續(xù)留在生者中間,這是人類永恒的愛、記憶與奉獻精神的深刻體現(xiàn)。」
遷徙的雙層模型
這些木乃伊可能也支持了早期人類遷移到東南亞的「雙層」模型。該模型基于這樣一種觀點:古代狩獵采集者早在 6.5 萬年前就以移民潮的形式到來,與直到 4000 年前才抵達的新石器時代農(nóng)民及其喪葬傳統(tǒng)截然不同。采用煙熏葬俗的古代狩獵采集者可能衍生出了東南亞現(xiàn)代人群,例如至今仍保留這種葬禮習(xí)俗的達尼族和普莫族。
未參與該研究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xué)生物人類學(xué)家葉惠媛(Ivy Hui-Yuan Yeh)通過電子郵件向記者表示,這項新發(fā)現(xiàn)支持了雙層模型,并且「與亞洲早期人類遷徙、分布及互動的模式相吻合。」
如果東南亞各地發(fā)現(xiàn)的「過度彎折」埋葬方式被認(rèn)為是一種煙熏木乃伊,那么這表明「煙熏木乃伊化可能比考古記錄中目前所確認(rèn)的起源更早且更為普遍,」研究作者在論文中寫道。
事實上,用煙熏來干燥尸體的做法可能追溯至智人早期從非洲向東南亞擴張的時期,甚至可能遠(yuǎn)至 4.2 萬年前,研究人員總結(jié)稱這展現(xiàn)了【深刻而持久的生物與文化延續(xù)性】。
https://www.livescience.com/archaeology/worlds-oldest-mummies-were-smoke-dried-10-000-years-ago-in-china-and-southeast-asia-researchers-find
論文信息
【標(biāo)題】Earliest evidence of smoke-dried mummification: More than 10,000 years ago in souther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作者】Hsiao-chun Hung, Zhenhua Deng, Yiheng Liu, …, and Hirofumi Matsumura
【期刊】PNAS
【時間】September 15, 2025
【DOI】https://doi.org/10.1073/pnas.2515103122
【摘要】In souther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collectively, Southeastern Asia), Terminal Pleistocene and Early to Middle Holocene (ca. 12,000 to 4,000 cal. BP) hunter-gatherer burials feature tightly crouched or squatting postures, sometimes with indications of post-mortem dismemberment. Such burials contrast strongly with the extended supine burial postures typical of subsequent Neolithic inhumations in these regions. Their contorted postures, often with traces of burning, present interpretive challenges. This study uses multiple techniques, 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o investigate 54 pre-Neolithic burials from 11 archaeological sites located across Southeastern Asia. The findings confirm that many of these pre-Neolithic flexed and squatting burials were treated by an extended period of smoke-drying over fire, a process of mummification similar to that recorded ethnographically in some Australian and Highland New Guinea societies. Some of the analyzed archaeological samples represent the oldest known instances of such artificial mummification in the world.
【鏈接】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515103122
我們長期為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wù),并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lǐng)域的專業(yè)交流群,覆蓋PCR、細(xì)胞實驗、蛋白研究、神經(jīng)科學(xué)、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lǐng)域,定期分享實驗干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添加實驗菌企微,回復(fù)【】中的序號,即可領(lǐng)取對應(yīng)的資料包哦~
【2401】論文寫作干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nèi)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xué)實驗方法匯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xué)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匯總
【2406】免疫熒光實驗 protocol 合集
【2407】細(xì)胞培養(yǎng)手冊
【2408】蛋白純化實驗手冊
【2501】染色體分析方法匯總
【2502】國自然中標(biāo)標(biāo)書模板
【2503】WB 實驗詳解及常見問題解答
【2504】DeepSeek 論文寫作常用口令
【2505】中國科學(xué)院期刊分區(qū)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響因子(2025 年最新版)
【2507】130 種實驗室常用試劑配制方法(附全套資料)
【2508】常見信號通路
【2509】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大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