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美國的動作越來越大,甚至可以說美軍似乎要準備動手了?
畢竟,美國戰(zhàn)爭部長,也就是原國防部部長赫格塞斯突然下令,要求全球數百名駐外美軍高級將領,也就是準將以上的指揮官,全部要飛回弗吉尼亞州,參加下周的秘密會議。
這里就要解釋一下,美國準將在軍銜體系中屬于將官最低的一級。
通常對應副師長、獨立旅旅長,或者軍級司令部的職能部門主管等職務。
而我們的軍銜體系中沒有準將這一軍銜,與之最接近的是大校。
這則消息一經公布之后,輿論一片嘩然。
要知道,這些將軍可不是閑差事,有的人在中東緊盯巴以沖突,有的人在歐洲協調對烏援助,有的人則在西太搞所謂的“印太遏制”。
如今局勢有多么緊張,美國是能感受到的。
結果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偏偏把全球各地的高級指揮官全部叫回美國本土。
僅飛機票都要花費不少。
【美國召回將軍們,有大動作了?】
這件事雖然貌似不是一件大事,但是外界一度認為,似乎有大事要發(fā)生。
然后輿論就炸鍋了,說什么的都有。
而特朗普在第一時間表示,什么事都沒有,隨便聊聊。
就連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都批評這些媒體故意夸大事實。
結果常識卻告訴我們,如果真的沒事,怎么可能將美軍在全球內的將軍都折騰回來?
就像你半夜突然被公司打電話,要求召開緊急會議,老板卻表示一切只是隨便聊聊是一個道理。
這不是掩耳盜鈴嗎?
特意強調沒事,反而說明其中有大文章。
這也是此次美國媒體紛紛表示,一切不對勁的原因所在。
尤其是美國媒體,他們很清楚究竟有多么不正常。
因為美國軍方一向重視流程和等級制度。
按照慣例,高級將領開會有三種情況。
第一就是年度例行會議,屬于早就制定好的計劃,通常會提前幾個月安排日程。
第二個就是專題研討,只需要幾名參謀長級別的人物參加即可。
第三個就是遠程會議,只需要通過軍用加密系統(tǒng),進行視頻會議連線即可。
而美國會議內容會外泄那幾次,完全就是意外。
但是此次卻不同,這屬于突然通知、大規(guī)模召回以及拒絕解釋。
這在之前可是從來沒有發(fā)生過的。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軍方的海外部署不是兒戲,一旦幾百名將軍同時返回美國,指揮鏈出現空檔,全球軍事行動就可能處于短暫的“群龍無首”。
能冒這么大的風險,背后必然有足夠的理由。
那么是什么讓赫格塞斯冒著天下之大不韙,把將軍們召回國?
雖然此前沒有完全相同的例子,但是歷史總是有相似之處的。
【赫格塞斯下令,將軍們回國】
比如說在1944年,史迪威被緊急召回,是因為美中矛盾被激化,羅斯福要調整對華政策。
再比如說1972年,拉維爾空軍上將被召回,原因就是未經授權的轟炸行動,牽扯到越戰(zhàn)政策的合法性。
冷戰(zhàn)期間,美軍幾次高層軍官調動,幾乎都與戰(zhàn)略轉向或沖突有關。
在這些案例中,毫無征兆的召回從來都不是普通會議。
這均代表著,要么是大戰(zhàn)前的統(tǒng)籌,要么就是高層內斗的結果。
對此,我們也不能瞎猜,而是看到其他人的解讀之后,給大家提出以下幾種可能性。
第一,戰(zhàn)略轉向。
伴隨著美國《國家防務戰(zhàn)略》或許要發(fā)布,與過去二十年鼓吹的全球干預不同,此次強調的是本土優(yōu)先。
言外之意就是說,美國要收縮戰(zhàn)線了。
對于美國而言,這其實就是承認有點力不從心了,海外的布局太多,有點維持不住了。
這個時候召回將軍們,就是要統(tǒng)一思想,大家不要整天盯著中東和印太了,是需要優(yōu)先考慮美國本土的安全。
第二就是人事調整。
赫格塞斯此前就提出要砍掉20%的四星將軍,還開刀罷免多名高層。
此次很有可能會借助這一次的會議,進行一次大清洗。
哪些人能留,哪些人必須走?
這與此前美國陸軍宣布裁人這件事就呼應上了,大兵裁,將軍也會裁。
第三就是忠誠考核。
對于這些身居高位的將軍而言,這就是生死場,也是忠誠考核。
雖然美國軍方長期標榜非黨派,但是特朗普一貫喜歡進行黨派化。
此次集體召回,很有可能就是一次忠誠考核,到底站在總統(tǒng)這邊,還是保持軍方中立?
這樣一來,很有可能在此次會議結束之后,就有人會因為站錯隊而被送進退休的名單之中。
第四就是軍事動員。
【美軍將領開會,要大洗牌】
這也是可能性比較低的一種猜測,比如說美國正在醞釀某個重大軍事行動。
無論是俄烏沖突,還是中東的亂局,甚至是臺海方向,都有可能是熱點。
只有提前把將軍們召回來,才能統(tǒng)一口徑、協調部署。
這是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
這樣一來,無論這次召回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實際上都代表著美國目前面臨深層次的結構性困境。
這已經表明了美國國力相對衰落,回顧冷戰(zhàn)時期的輝煌歲月,美國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力量,確實屬于在全球多個戰(zhàn)略方向,保持強勢存在。
可是如今時過境遷,如今的美國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
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遲遲無法到位,在中東地區(qū)的傳統(tǒng)盟友關系出現明顯裂痕。
而在印太地區(qū)苦心經營的所謂小北約聯盟體系,也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
同時,這也代表著美國軍方日益嚴重的站隊傾向。
按照美國的傳統(tǒng),軍隊是保持中立的,不會在黨派之間選邊站隊。
忠實履行保衛(wèi)國家安全的職責。
可是在特朗普執(zhí)政期間,這一傳統(tǒng)被破壞。
如今這種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反而呈現出制度化的危險傾向。
當美軍的忠誠對象從憲法和國家,轉向特定政治人物。
當高級將領的任免標準不再是專業(yè)能力,而是選邊站隊。
這已經代表著這些將軍們淪為黨派斗爭的工具。
【無需擔心,美國不會動手】
對此,我們就要思考一個問題,此次會議究竟真的是隨便聊聊?
還是遮遮掩掩?
這就值得深思了。
但是在君明看來,美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可能性并不大,幾乎為零。
如今的美國大兵,不僅沒實力,還沒有大量的武器彈藥作為保障。
如何發(fā)動戰(zhàn)爭?怎么敢發(fā)動戰(zhàn)爭?
所以,不要擔心,他們沒那個膽量。
這樣一來,君明更傾向于,這是特朗普內閣的一次虛張聲勢,或者趁機清除異己。
不信的話,咱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