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未知數(shù),盡力就值得”,可面對癌癥,太多人拼到最后只?!叭素攦煽铡?,這話不是空談,是無數(shù)家庭熬出來的血淚現(xiàn)實。
河北29歲的李晨鵬就是例子,結(jié)婚半年染怪病,暴瘦20斤被誤診“消化不良”,拖1年才查出是全國僅百余例的罕見腫瘤。
37次化療、花光積蓄,他還是走了。
明明知道可能留不住人,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寧愿傾家蕩產(chǎn),也要和癌癥死磕?
本文陳述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jié)尾。
那些藏在“人財兩空”背后的求醫(yī)苦
提到李晨鵬的抗癌路,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那就是“難”。
剛結(jié)婚半年時,這個190多斤的壯小伙突然體重掉得飛快。
可肚子卻像充了氣的鼓,脹得越來越厲害。
妻子琦琦嚇得趕緊帶他去醫(yī)院,醫(yī)生檢查出來是腹水,需要做手術(shù)。
原本做完手術(shù)之后能好轉(zhuǎn),但是沒想到病情一點沒減輕。
接下來的日子,兩人像無頭蒼蠅似的跑遍當?shù)蒯t(yī)院,可醫(yī)生對著檢查報告皺著眉,說是腫瘤,但是連腫瘤類型都定不下來。
就這樣折騰了好一陣子,兩人從最初的“盼著手術(shù)見效”,慢慢陷入“連病名都搞不清楚”的恐慌。
直到后來托人找到外地的腫瘤專家才知道,李晨鵬得的是“促結(jié)締組織增生性小圓細胞腫瘤”。
這種疾病全國加起來也沒百例,連參考的文獻都少得可憐。
當?shù)蒯t(yī)院怕治不好他的病,連放化療都不敢接,把他們拒之門外。
好不容易聽到天津那邊可以做手術(shù),兩人又馬不停蹄趕去天津做手術(shù)。
進手術(shù)室前,李晨鵬還攥著琦琦的手說“會好的”,可幾個小時后,醫(yī)生出來無奈地搖頭:“后續(xù)化療也沒用,美國都治不了?!?/p>
這話像一盆冰水澆透了兩人。
琦琦不甘心,一天抱著手機打幾百個北京醫(yī)院的電話,指尖都按麻了,也沒接通一個。
萬般無奈之下,兩人只好先從天津回老家。
回了老家,只能先喝中藥維持,看著李晨鵬一天比一天瘦,連走路都得扶著墻,琦琦心疼得直掉淚。
好在大姑姐陪著他們?nèi)ケ本┛床?,這次總算掛上了號。
確診后,李晨鵬從10月1日開始化療。
治療間隙,全國同病種的病友還建了群,你一句“我化療后腫瘤小了點”,我一句“你試試這個緩解疼痛的方法”,互相打氣的話,成了那段苦日子里少有的光。
誰能想到,這場拼盡全力的抗爭,最后還是沒能留住李晨鵬。
抗癌路上藏滿溫暖與倔強的普通人
李晨鵬能撐過3年多的抗癌時光,背后離不開妻子琦琦的咬牙堅持。
沒生病前,琦琦還是個雷厲風行的銷售,和李晨鵬再婚組成家庭后,她果斷辭了工作當起家庭主婦。
她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等李晨鵬下班回家,桌上準擺著熱乎飯菜。
9歲的兒子總黏在李晨鵬身邊撒嬌,一會兒要舉高高,一會兒分享學校趣事,鏡頭里的一家三口,滿是小家庭的溫馨。
誰也沒想到,這樣的好日子只過了半年,病魔就找上了門。
面對丈夫的罕見癌癥,身邊的聲音漸漸變了。
琦琦的家人看著她四處奔波、借錢求醫(yī),忍不住勸她:“算了吧,別最后人財兩空,你還年輕,再找個能好好過日子的?!?/p>
可琦琦每次都紅著眼眶搖頭,她沒法眼睜睜看著那個會在病床上偷偷給她夾菜的人,獨自承受比生孩子還疼的痛苦。
就連醫(yī)生都私下跟她說,李晨鵬最多只能活兩年,勸她做好心理準備,可琦琦偏不信這個邪。
化療間隙,她會扶著虛弱的李晨鵬在院子里慢慢走,曬曬太陽聊聊天,像往常一樣嘮嘮家常;
找不到合適醫(yī)院時,她抱著手機一遍遍查資料、打咨詢電話,指尖磨得發(fā)紅也不歇著。
也是這份不放棄,讓李晨鵬比醫(yī)生預言的多活了一年多。
那些日子里,琦琦幫丈夫擦臉時會特意用溫水,怕刺激到他敏感的皮膚;
李晨鵬疼得睡不著,她就坐在床邊輕輕拍著他的背,像哄孩子一樣輕聲安慰。
在別人眼里,她是“傻”,是“不值得”,可在琦琦心里,能多陪丈夫一天,能讓他少受點罪,比什么都重要。
年輕抗癌者背后的困境與啟示
琦琦和李晨鵬的故事不是個例,翻看近年的新聞才發(fā)現(xiàn)。
越來越多年輕人被癌癥纏上,他們的抗爭里藏著相似的無奈,也藏著值得所有人深思的問題。
就像跑者圈里的“大川哥”李立川,他曾在馬拉松賽場上跑出2小時58分的好成績。
可2024年確診胰腺癌后,哪怕家人拼盡全力,他還是在2025年遺憾離世,萬幸的是,他在走之前看到了女兒出人頭地。
還有三農(nóng)網(wǎng)紅敖其爾,這個蒙古漢子靠著接地氣的草原生活視頻圈粉幾十萬,爆紅后沒忘本,還總幫著宣傳內(nèi)蒙古文化做公益。
可誰也沒料到,2024年9月,他突然因重病離世,年僅36歲。
這一個個年輕生命的離開,讓人不得不正視:癌癥正在悄悄盯上年輕人,而他們面臨的困境,遠比想象中更難。
有數(shù)據(jù)說,中國罕見病患者平均要花4年多才能確診,42%的人都被誤診過。
李晨鵬光是確診就耗了一年,當?shù)蒯t(yī)院因為沒見過這種病,連治療都不敢接。
這背后,是罕見病文獻少、治療資源匱乏的現(xiàn)實。
但更值得琢磨的是琦琦那句“不后悔”,她明明知道可能人財兩空,還是傾家蕩產(chǎn)救丈夫。
這打破了很多人“以結(jié)果論價值”的想法:治療的意義,從來不止是留住生命,還有減少痛苦的陪伴。
就像李晨鵬最后那三年,有琦琦在身邊擦臉、陪他曬太陽,至少沒獨自熬過那些疼到冒汗的夜晚。
結(jié)語
這些故事也給所有人提了個醒:要是遇到疑難病癥,別只信一家醫(yī)院的診斷,多跑幾家多問問,別像李晨鵬那樣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畢竟,生命沒有重來的機會,能多一分謹慎,就多一分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