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里出現(xiàn)了“鯊魚”?
什么情況?
原來,這是新研發(fā)的
黑科技“仿生機器魚”
是專為西湖場景定制的
手機掉湖里能幫你精準打撈
還有許多神奇功能↓↓
這兩條仿生魚
外形仿造本地常見的鯉魚
體長約60-70厘米
深灰色硅膠魚皮質感逼真
體重僅4-5公斤,單手即可拎起
魚身呈流線型
頭部嵌入兩個水下攝像頭
如同魚的“雙眼”
軀干包裹密封艙體
內置電池與控制系統(tǒng)
尾部由柔性材料制成
可模擬真實魚類的左右擺動
擺動頻率在1-5Hz之間
推進速度可達每秒0.3米
在淺水區(qū)游動時
幾乎不產(chǎn)生明顯水流擾動
如遇游客求助
民警會將仿生魚放入水中
通過遙控器設定搜索區(qū)域
魚體內的慣性導航系統(tǒng)
能實時計算位置
頭部的視覺傳感器
可在渾濁水體中
識別手機、錢包等物品
配合底部的金屬探測模塊
哪怕是陷入淺淤泥的物品
也能被鎖定
定位誤差不超過10厘米
若物品位于淺水區(qū)
民警可以直接操控“打撈桿”
對準坐標打撈
若在深水區(qū)或復雜水域
則結合船只抵達現(xiàn)場
民警介紹
魚身還搭載了水質傳感器
為后續(xù)排查污染源頭提供方向參考
遇到水生動植物時
高分辨率視覺傳感器
會自動捕捉影像
為外來物種防控提供支持
靠近水鳥棲息地時
它可自動減速,不會驚擾野生動物
還能自主避開
湖底石塊、水草等障礙物
避免對水域環(huán)境造成二次干擾
景區(qū)公安介紹
人工打撈耗時久
落水電子介質若未及時處理
可能對水源造成污染
“仿生機器魚”能夠幫助解決這一痛點
未來將繼續(xù)推進它在水下生態(tài)觀測、
隱患排查等領域的研究
應對游客增長與生態(tài)保護需求
根據(jù)計劃
這批仿生魚將于“十一”黃金周前
在西湖核心水域試用
后續(xù)景區(qū)公安將擴大試點范圍
逐步實現(xiàn)“重點水域全覆蓋”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微信(整理:陳改)綜合杭州發(fā)布、杭州公安、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浙江法治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