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著好奇心,問了一家機構(gòu)。
早些年大機構(gòu)都是有教研團隊的。模式和學校差不多,甚至超過學校。
例如學而思、新東方等機構(gòu)。
學校只要考完,試卷就已經(jīng)出來了,而且附上了比較詳實的解答,甚至解題的步驟都寫的明明白白。
據(jù)民間傳聞,很久之前的學而思,他們有一個專門的團隊分析試卷,具體細分到有專門的小學、初中、高中團隊,語數(shù)外、物化生地的都有。一般的流程是考完后,一線教師找家長或者老師要試卷,拿到試卷后,團隊有專門的人馬上進行解答,并寫出步驟,然后發(fā)給各個教學點,各個教學點組織備課,最后給學生講解。
資本的力量就是強大。
雙減后,不知道這塊教研工作是怎么做的。
但是總體感覺到,近兩年,試卷雖然出來的比較早,而答案卻很少見到,尤其是用電腦打印的、書寫規(guī)范的答案更是很少,網(wǎng)上見到的都是一些手寫的答案,大部分都是機構(gòu)老師匆忙之間寫出來的。
學校老師出來干,基本還是依托于學校里的一些資料。但是,有不少初中、高中都是有自己的資料,而且是嚴禁學校資料外泄的。所以,哪怕在職老師偷偷小黑班,只能自己整理其他資料。
小機構(gòu)或者個體戶,依托于主打老師的個人能力。有些可能就拿了早些年的教案,微調(diào),3年不變。
有些可能每年在更新,根據(jù)每天不同的中考題型或者高考題型。
據(jù)說,也有高中老師去機構(gòu),還拿著2,3年前的高考資料去上課。
稍微用心的老師,會根據(jù)高考的變化進行調(diào)整課程內(nèi)容。
你知道,你在讀的機構(gòu),是怎么做教研的嗎?他們又是怎么備課的,這些你了解嗎?或許根本沒有教研和備課。
要知道,有教學研究的機構(gòu)和沒有教學研究的機構(gòu),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當然,現(xiàn)在很多機構(gòu)都只想賺快錢,不想以后的,而教研是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的,一般小機構(gòu)也玩不轉(zhuǎn),只能見招拆招。
做教研,是一項及其復雜,短期內(nèi)不見效果的活。
家長很難分辨。
下次報班的時候,可以問一句,你們是怎么做教研的,你們又是如何備課的?
大家可以留言來說說。
文章綜合:普娃家委會、南京擇校,轉(zhuǎn)載注明
關(guān)注南京擇校矩陣媒體
與 1000000 家人共同成長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