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25三星堆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在四川德陽舉行,多項三星堆最新研究成果在論壇上發(fā)布。記者從論壇上獲悉,三星堆多個祭祀坑埋藏年代為商代晚期。
據(j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冉宏林透露,經碳十四年代測定顯示,三號、四號、六號、八號祭祀坑的埋藏年代有95.4%的概率處于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前1012年,相當于商代晚期。這一成果為厘清祭祀坑年代和構建遺址精細年代框架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在青銅器研究方面,聯(lián)合研究顯示,三星堆青銅器在商代晚期形成以分鑄為核心,兼用渾鑄、鍛造的創(chuàng)新鑄造技術體系。獨特的“芯骨—條形芯撐”技術,有效解決了細長、彎曲器物的成型難題,展現(xiàn)出三星堆在既有技術框架中的獨特創(chuàng)新與本土化表達。
除上述成果外,三星堆在金器制作技術、銅器彩繪工藝、陶器生產標準化、水稻耕種方式、象牙保護技術等方面的多學科研究也取得重要進展。
2025三星堆論壇由四川省文物局、德陽市委宣傳部、廣漢市委共同主辦。論壇以“考古學視野下的文明互鑒”為主題,設開幕式暨主論壇,“文明解碼”“全球對話”“文化傳播”“青年創(chuàng)新”4個分論壇,匯聚全球專家學者,圍繞三星堆考古研究成果、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公眾考古與文化傳播等交流研討,以千年文明之光輝映美美與共的時代光彩。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美國國家委員會主席道格拉斯·寇莫在致辭中贊嘆:“三星堆考古遺址是最引人入勝、研究最透徹、展示最精彩的考古遺址之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精美絕倫,相信未來幾十年乃至幾個世紀里,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被它們深深吸引?!?/p>
四川大學教授霍巍主持主旨發(fā)言環(huán)節(jié)。他表示,本次論壇旨在通過跨學科、跨地域、跨文明的學術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范式。
首位演講嘉賓、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許杰以《三星堆文明研究的多重維度和國際化視野》為題,提出將三星堆置于更廣闊的東亞青銅文明視野中審視。北京大學教授李水城則從金杖入手,探討三星堆與歐亞草原文化的可能聯(lián)系,示范了如何將區(qū)域性重要發(fā)現(xiàn)置于世界文明史的宏大框架中進行比較研究。
德國海德堡大學雷德侯教授雖未到現(xiàn)場,卻通過視頻帶來《極具魅力的三星堆》主題發(fā)言,由其助手蔡穗玲博士現(xiàn)場代講,帶來了國際學界對三星堆的最新觀察視角,更將三星堆置于一個更廣闊的歐亞大陸文明交流的視野中,既探討其關聯(lián)性,更強調其獨特性。
北京大學孫華教授帶來《三星堆遺址的新認識》,系統(tǒng)梳理近年來祭祀區(qū)、城址布局等方面的新發(fā)現(xiàn);而印度學者莉瑪·胡賈則從遺產管理角度,強調考古遺址在當代社會中的可持續(xù)保護與價值轉化。
在“世界三星堆”國際傳播行動啟動環(huán)節(jié),通過視頻連線,法國吉美博物館透露將于明年展出三星堆珍寶,而三星堆博物館內的外國游客也分享了他們的震撼體驗。同時發(fā)布了“國際友人走進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計劃和“三星堆—金沙漂流瓶”上新計劃。
(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 趙俊峰 彭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