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即將迎來中秋與國慶相連的8天超長假期。無論是家庭團聚、走親訪友,還是外出旅行,美食總是節(jié)日的主角。然而,大快朵頤之后,體重悄悄上漲、血糖血壓波動、腸胃提出“抗議”等情況可能紛紛“找上門”。別擔心,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內(nèi)分泌科主任醫(yī)師金暉針對不同人群,支招雙節(jié)假期健康飲食錦囊。
健康人群:享受美食,貴在“平衡”與“適度”
金暉主任介紹,對于身體健康的人群來說,假期的目標不是嚴苛節(jié)食,而是避免“過節(jié)肥”和消化紊亂,四個錦囊要記牢。
規(guī)律作息,三餐有度:即使睡個懶覺,也盡量保證三餐時間相對固定。避免“早飯午飯合成一頓”,導致中午暴飲暴食。晚餐不宜過晚、過飽,給腸胃足夠的休息時間。
合理搭配,遵循“彩虹”原則:在豐盛的宴席上,要有意識地搭配食材。保證足量蔬菜,尤其是深色綠葉蔬菜,搭配適量魚、禽、蛋、奶等優(yōu)質(zhì)蛋白,最后再吃適量主食,這樣既能增加飽腹感,又有均衡營養(yǎng)。
飲酒助興,切莫過量:佳節(jié)聚餐,小酌怡情。但切記《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成年人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克,大致相當于啤酒一瓶、或紅酒一杯、或白酒一小盅。不空腹飲酒,不勸酒,可以多喝水促進酒精代謝。
適當給腸胃“放個假”:連續(xù)幾天大餐后,可以主動安排一兩餐“輕食”,如雜糧粥、酸奶拌水果、清炒時蔬等,讓超負荷的消化系統(tǒng)得到休整。
慢性病人群:穩(wěn)住指標,安全是第一要務
金暉主任特別提醒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朋友,假期更需保持警惕,穩(wěn)住各項代謝指標。
對于糖尿病患者,要學會掌控“糖”的智慧。月餅淺嘗輒止,月餅高油高糖,對血糖影響巨大。建議選擇小規(guī)格的月餅,每次最多吃四分之一到半個,并在兩餐之間作為加餐食用,同時相應減少正餐的主食量。無糖月餅也含大量淀粉和油脂,同樣不能多吃;定時定量用藥/打針,出行或聚餐,務必帶足藥品和血糖儀,按時監(jiān)測血糖,根據(jù)醫(yī)生指導調(diào)整藥量,切勿因過節(jié)而擅自停藥;警惕“隱形糖”,注意果汁、飲料、紅燒肉汁、糖醋菜品等中的添加糖。
高血壓、高血脂患者,要注意“鹽”和“油”的管控。首先要清淡飲食,外出就餐主動要求少油少鹽,避免腌制品、醬料、濃湯。品嘗月餅時,蛋黃、火腿等咸味月餅含鈉較高,需特別注意;巧選肉類,優(yōu)先選擇清蒸魚、白灼蝦、去皮禽肉,少吃肥肉、動物內(nèi)臟和油炸食品;多食膳食纖維,蔬菜、水果、菌菇中的膳食纖維有助于降低膽固醇,應保證攝入量。
兒童青少年:引導好習慣,營養(yǎng)助成長
假期是孩子們放松的時候,也是培養(yǎng)健康飲食習慣的好時機,金暉主任提醒家長朋友,假期里要注意杜絕“零食當飯”,家長要管控好家里的零食,尤其是薯片、糖果、含糖飲料等高熱量低營養(yǎng)的食品??梢杂盟怨?、酸奶等健康零食作為替代;均衡營養(yǎng)是關(guān)鍵,保證孩子攝入足夠的蛋白質(zhì)和蔬菜,避免養(yǎng)成只吃肉不吃菜的挑食習慣。節(jié)日大餐中,多為孩子準備一些清淡易消化的菜品;月餅分享更快樂,兒童消化系統(tǒng)嬌嫩,月餅更應嚴格控制量,一天一小塊足矣,最好分次食用,避免引起積食或消化不良。
中秋特色美食:傳統(tǒng)美味,“會吃”是關(guān)鍵
中秋佳節(jié)不僅有月餅,螃蟹、板栗等時令美食也紛紛登場。享受美味的同時,更要懂得如何健康地吃。
月餅:分享淺嘗,搭配解膩
月餅是中秋的標志性時令食物,但它是典型的“能量炸彈”。一個常規(guī)大小的月餅熱量可能高達400-500大卡,相當于兩碗米飯。無論是健康人群還是慢性病患者,都應遵循“分享”原則,把一個月餅切成小塊,全家分食,既能品嘗多種口味,又不會攝入過量。搭配一杯清茶或烏龍茶,可以解膩助消化。
螃蟹:鮮美莫貪,寒性須知
螃蟹性寒,一次不宜多吃,普通人建議每次不超過2只,且不宜頻繁食用。食用時搭配姜末、醋汁,不僅可以去腥增鮮,還能中和螃蟹的寒性。飯后可喝一小碗紅糖姜茶暖胃。死蟹體內(nèi)會產(chǎn)生有害物質(zhì),切勿食用。務必徹底蒸熟煮透,避免寄生蟲風險。金暉主任特別提醒,痛風患者應慎食蟹黃等高嘌呤部位;脾胃虛寒、易過敏的人群及孕婦、兒童均應適量食用。
板栗:營養(yǎng)零食,控制份量
板栗雖屬堅果,但淀粉含量高,更像是一種粗糧。6-7顆大板栗的熱量約等于一小碗飯,食用后應相應減少主食量。板栗吃多了容易滯氣,引起腹脹。兒童和消化功能較弱者尤應注意,每次食用量以一小把(約10-15顆)為佳。糖炒栗子含糖量高,建議優(yōu)先選擇水煮或清蒸方式,更能保留其原味和營養(yǎng)。
國慶出游:品嘗異地美食,衛(wèi)生與節(jié)制并行
旅途中的特色美食是旅行的一大樂趣,但是病從口入,金暉主任特別提醒:衛(wèi)生安全放首位,選擇干凈衛(wèi)生的餐館,盡量不吃路邊無證攤販的食物。食物要徹底煮熟,生冷海鮮需謹慎品嘗,避免發(fā)生食物中毒或急性腸胃炎;“嘗鮮”而非“飽餐”,對于沒吃過的當?shù)靥厣?,可以抱著“嘗鮮”的心態(tài),每樣點一小份,多樣化體驗,而不是盯住一種吃到飽;自帶健康零食,在旅途中備一些水果、全麥面包、堅果等,以備不時之需,避免在饑餓時被迫選擇不健康的快餐。
節(jié)日真正的意義在于情感的交流和身心的愉悅,美食是錦上添花,而非唯一主角。專家特別提醒,節(jié)日期間的飲食要掌握科學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守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程倩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