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Partner
Bring you to the side of science
導 讀
親愛的科學伙伴們,咱先說個場景:你家娃是不是也喜歡把各種玩具往嘴里塞?或者,你是不是習慣了用塑料飯盒給孩子帶飯?這些咱們習以為常的塑料制品,可能正在悄悄“搞事情”。最近,一群頂尖科學家在著名的《柳葉刀》子刊上發(fā)了篇重磅研究,說塑料里的一些化學添加劑,可能跟現(xiàn)在小孩越來越常見的肥胖、哮喘、甚至不孕不育和多動癥都有關系。這事兒聽著有點大,但別慌,咱們今天就把它說明白!
走,跟伙伴君來!
今日主筆 | 晶恒
● ● ●
你家娃天天啃的塑料玩具,可能真有點“毒”
“隱形訪客”:它們是咋鉆進娃身體里的?
你有沒有想過,為啥有的塑料摸著軟,有的那么硬?為了讓塑料有各種各樣的“特長”,工廠里會加進去不少化學品,什么增塑劑、穩(wěn)定劑,名字聽著就復雜。這就好比和面,為了讓面團更軟和或更筋道,你得加點油或者鹽。問題來了,這些化學添加劑跟塑料本身并不是“天生一對”,它們結合得沒那么牢固。
于是,當你用塑料杯裝熱水,或者用塑料碗在微波爐里叮一下,甚至就是玩具被孩子天天啃、天天摸,這些微小的化學分子,還有塑料老化掉下來的微塑料顆粒,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飄進了空氣、食物和水里。孩子們呢?他們是“移動的探測器”,好奇心強,啥都想嘗嘗;他們呼吸比我們快,飯量和飲水量按體重算也比我們大。結果就是,這些從塑料里溜出來的“隱形訪客”,就這么大搖大擺地進入了孩子們的身體里。
身體里的“諜戰(zhàn)片”:這些化學品都干了啥壞事?
這些化學物質(zhì)一旦進入身體,可不是來“一日游”的。它們個個都是“偽裝大師”,特別擅長模仿我們體內(nèi)的激素。這位科學伙伴問:激素是啥?激素就是咱們身體里的“信使”,負責傳達生長、發(fā)育、新陳代謝這些“最高指令”的。這下好了,一群“假信使”混了進來,到處發(fā)錯誤信號,身體的指揮系統(tǒng)能不亂嗎?這就跟公司里混進了一堆騙子,拿著假冒的領導批條,到處指手畫腳,結果可想而知。
紐約大學的專家團隊梳理了幾百份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這場“諜戰(zhàn)”的后果還挺嚴重。比如,新陳代謝的節(jié)奏被打亂,可能導致孩子更容易長胖,甚至為將來得心臟病埋下種子;生殖系統(tǒng)也可能被干擾,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免疫系統(tǒng)被過度刺激,就容易得哮喘這類過敏性疾病。更讓人揪心的是,有些研究還發(fā)現(xiàn),這些化學品跟孩子智商(IQ)的輕微下降,以及注意力不集中(ADHD)、自閉癥等問題,也可能脫不了干系。
科學家都發(fā)話了,咱當?shù)鶍尩哪芨牲c啥?
這次的研究成果,是紐約大學的萊昂納多·特拉桑德博士帶著團隊,回顧了過去幾十年、涉及成千上萬母嬰的健康數(shù)據(jù)才得出的結論,分量很重,絕對不是瞎說。 看到這兒你可能有點焦慮了。別急,科學家們費這么大勁研究,可不是為了嚇唬咱們,而是想拉響警報,讓大家行動起來。
好消息是,作為家長,我們其實能做不少事兒來給孩子建一道“防火墻”。特拉桑德博士給的建議都很實在,花錢不多,但效果不錯:
換容器:盡量用玻璃、陶瓷或者不銹鋼的杯子和飯盒,代替塑料的。
別加熱:千萬別用塑料容器裝熱食,更不要放進微波爐里加熱,高溫是化學物質(zhì)釋放的“加速器”。
溫柔洗:塑料餐具最好用手洗。洗碗機里的高溫和強力洗滌劑,會讓塑料“掉渣”掉得更厲害。
這些小改變,做起來不難吧?就是稍微上點心,就能大大減少孩子接觸這些化學品的風險。
行動起來:一場從廚房到全世界的“保衛(wèi)戰(zhàn)”
當然,光靠我們自己在家“嚴防死守”還不夠。塑料這東西,已經(jīng)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從醫(yī)療上救命的呼吸管,到咱們?nèi)粘kx不開的各種包裝,想完全杜絕也不現(xiàn)實。但科學家們強調(diào),關鍵是要分清“必需品”和“非必要品”。那些用一下就扔掉的塑料包裝、沒必要的塑料玩具,是不是可以少用點?
據(jù)估算,光是在美國,每年因為這些塑料化學品導致的醫(yī)療花費就高達2500億美元!你看,這已經(jīng)不光是環(huán)保問題了,更是筆實實在在的經(jīng)濟賬和健康賬。好在,現(xiàn)在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都在呼吁,要給塑料生產(chǎn)設個“天花板”,別再無限制地生產(chǎn)了。這說明大家已經(jīng)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這場保衛(wèi)孩子健康的戰(zhàn)斗,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從家里的廚房開始,一直到影響全球的決策。
“晶恒說兩句:別焦慮,做個“明白人”
說一千道一萬,這篇文章不是讓你從此把家里所有塑料都扔了,看見塑料就躲著走。沒必要,也做不到。它的意義在于,讓我們從“稀里糊涂地用”變成“明明白白地選”。
過去我們覺得塑料方便、便宜、耐用,但很少去想它背后可能藏著什么?,F(xiàn)在科學研究把這層窗戶紙捅破了,告訴我們便利是有代價的。這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重新思考和平衡:在享受便利和守護健康之間,我們能不能做得更聰明一點?知道風險在哪,我們就能主動避開它。這,比什么都重要。
參考文獻:
本文僅作科普分享使用,歡迎小伙伴們點、收藏、關注,以備不時之需,當然更歡迎您把
介紹給周邊可能需要的更多伙伴們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