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入境游市場升溫趨勢已愈發(fā)明朗。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和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共接待外國游客超1900萬人次,已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的六成,同比增長30%;免簽入境外國人達1364萬,同比增長53.9%。
這意味著,如果下半年延續(xù)這一增長勢頭,中國入境游市場將完成從“重啟”走向“復蘇”的關鍵跨越,并邁入新的增長階段。
統(tǒng)計數據背后,這些涌入中國的外國游客有著哪些真實的期待與顧慮?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了近幾個月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1212條關于中國旅行的帖子,發(fā)現除北京、上海等傳統(tǒng)熱門城市外,越來越多人正尋求九寨溝、張家界、麗江、陽朔、桂林等地的旅游攻略;而在考慮是否來中國旅行時,交通、網絡、電話卡、支付便利性等問題都是外國游客關注的焦點。
京滬入境游客量已恢復至2019年水平
中東歐、中亞和拉美等新興市場快速增長
2025年以來,國外網紅的實時直播掀起海外觀眾對“中國游”的討論熱潮,磁懸浮高鐵、酒店機器人等現代科技與富有中國特色的非遺表演成為國際游客爭相打卡的項目,推動“China Travel”的話題持續(xù)發(fā)酵。截至9月28日,TikTok上這一話題標簽已有超過230萬條帖子發(fā)布。
在中國免簽政策不斷擴容與社交媒體熱度疊加的推動下,外國游客數量快速回升,北京、上海等一線口岸重現人潮,韓國、日本等近程市場更是增長迅猛。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北京、上海文旅數據發(fā)現,今年以來,兩地入境游客量已基本恢復至2019年水平。尤其是北京二季度以來入境游市場增長迅猛,一舉超越2019年最高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走訪發(fā)現,北京國貿、王府井等地的商場里,多添了幾張藍色的退稅標牌,這是北京于今年6月推出的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新舉措,以吸引入境游顧客。
“上?,F在超缺導游,比較明顯的是韓國年輕游客暴增?!币晃簧虾YY深入境游導游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外灘附近的一條小馬路上,很多餐廳都貼上“TripAdvisor”的推薦標,隨處可見韓國游客?!?/p>
圖說: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攝于王府井百貨大樓
2023年12月以來,受免簽國范圍持續(xù)擴大的政策紅利影響,入境游市場的復蘇進程不斷提速。彼時,中國宣布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等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此后免簽政策持續(xù)擴容,逐漸覆蓋到東歐、中東、日韓、南美等地區(qū)。
截至今年9月15日,隨著俄羅斯加入“免簽朋友圈”,中國已對47個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簽、與29個國家實現全面互免簽證,過境免簽政策覆蓋面也擴展到55國,適用省份擴大至24省60個口岸。
免簽政策直接拉動入境需求快速增長。據中國新聞網報道,2025年上半年,攜程平臺入境游預訂量同比增長超100%,入境人次同比增長30%,其中71%的入境游客來自免簽地區(qū)。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攜程獲取的最新數據也顯示,中俄互免簽證政策落地以來,國慶假期俄羅斯旅客入境預訂量已同比增長75%。
“免簽朋友圈”擴容正在重塑中國入境游的客源結構。
《中國入境旅游發(fā)展年度報告2024》顯示,亞洲市場依然穩(wěn)固,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近程市場在免簽政策刺激下恢復最快,去年已基本恢復到2020年之前水平;中東歐、中亞和拉美等新興市場快速增長,而美洲市場和部分歐洲國家游客則因地緣政治和直飛航線復航緩慢等因素回暖較慢。
作為入境游最熱門的“目的地”之一,北京的入境游客數據印證了這一變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北京文旅局、Wind數據發(fā)現,亞洲與歐洲客源市場正交替成為入境游的主要增長引擎,美洲客源占比則大幅下滑。具體來看,2024年初,歐洲市場因單方面免簽快速修復,占比上升;2024年11月起,中國先后對韓國、日本實行單方面免簽,并于12月17日全面放寬過境免簽,進一步釋放亞洲近程市場需求,使其占比快速提升。
日韓免簽效應同樣推動了上海入境游大幅增長,上海市文旅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韓國入境上海的游客約42.4萬人次,同比增長130.7%,穩(wěn)居上海最大入境游客源國;日本市場同樣快速回升,約29.1萬人次到滬旅游,同比增長約 58.5%。
不同地區(qū)游客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旅行偏好。上述入境游從業(yè)人士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歐美游客喜歡慢節(jié)奏的深度游,東南亞游客更愛美食、拍照打卡,中東游客則更重享受,“非常愛買東西”。
外國游客來華旅游最需要旅行攻略
最愛長城與特色歷史文化
外國游客來中國旅游,最關注哪些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海外社交媒體收集了1212條中國旅行相關帖子,發(fā)現外國游客主要關心旅行攻略、旅行便利性和體驗反饋三大類問題。首先是旅行攻略與行程規(guī)劃:大半發(fā)帖都是為了咨詢旅行規(guī)劃問題,不少帖子還專門詢問了上海、深圳周邊的過境游攻略;其次是旅行便利性:手機SIM卡、網絡、支付方式、交通等問題都是討論焦點;最后是尋求旅游體驗反饋:有接近4%的帖子來自正在考慮或計劃首次來華的游客,他們希望借鑒他人的經驗作為參考。
那么,來到中國后,外國游客最愛去哪兒旅游?答案是大都市與小城景點都會受到青睞。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海外社交媒體關于“China Travel”的討論帖發(fā)現,九寨溝、張家界、麗江、陽朔、桂林等地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攜程近期發(fā)布的報告則顯示,不同國家游客有著不同的城市偏好。其中,上海、北京、香港、大連、青島和天津最吸引日韓游客,俄羅斯游客則更偏愛北京、上海、三亞、廣州、哈爾濱等地。
從TripAdvisor 最受歡迎的中國景點排名來看,北京和上海依舊是外國游客最青睞的目的地,北京以故宮、長城等歷史建筑為核心,貢獻了10個上榜景點,凸顯首都的文化地標效應;有意思的是,外國游客尤其偏愛長城,不僅慕田峪長城高居第一,點評量超過2.4萬條,八達嶺、金山嶺、居庸關三段長城也躋身前50名榜單,顯示出長城在外國游客心中作為中國文化符號的分量。
總體而言,歷史建筑和自然景觀對國際游客最具吸引力。全國上榜景點中,歷史建筑占18處,自然景觀占15處,合計超過半數。從北京、陜西等地的歷史遺存,到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都大熊貓基地、九寨溝、黃山、西湖等自然風景區(qū),歷史文化符號與自然風光形成互補,共同塑造了中國在全球游客心中的旅游吸引力。
各地升級入境游便利政策:
北京、上海側重支付和語言 云南、重慶發(fā)補貼、辦賽事
近兩年來,《黑神話:悟空》《哪吒之魔童鬧?!贰abubu等文娛產品在海外的火爆,帶動中國文化持續(xù)“出?!保⑴c入境游形成良性互動。攜程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jié)期間,海外平臺上 “燈會”“廟會”“戲劇”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7倍以上。
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出口占GDP比重已升至0.015%,較2019年提升近1個基點。但從全球對比看,中國的旅游服務出口仍有較大發(fā)展空間。申萬宏源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旅行出口占服務出口比重為 8.3%,占GDP比重0.1%,顯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9.8%和1.6%。
面對入境游市場復蘇機遇,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措施,疏通語言溝通、支付便利、離境退稅等入境游客消費鏈條上的“痛點”與“堵點”。
其中,北京、上海側重支付和語言等“硬性便利”,通過退稅、外卡支付、SIM卡服務和多語種咨詢,解決外國游客的即時“痛點”,帶動購物和消費回流。云南、重慶則著眼于引客補貼和賽事節(jié)會,直接通過財政投入與文旅活動擴大流量入口。福建、貴州更強調文化出海與區(qū)域客源拓展,借短視頻和東南亞市場推介打造差異化優(yōu)勢。陜西則針對支付不便問題進行補位,完善外卡POS機和外幣兌換服務。
這些政策組合體現了三類邏輯:一是“便利優(yōu)先”,降低入境門檻促進即時消費;二是“流量爭奪”,用補貼和活動吸引客源;三是“文化輸出”,通過故事化傳播和區(qū)域合作拓展市場。隨著各地持續(xù)解決入境游“痛點”,外國游客在提升當地旅游收入的同時,也將一個更加立體、多元、真實的中國帶向世界。
欄目統(tǒng)籌:任嬌
記者:杜曉彤
設計:任婉晴
校對:劉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