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明飛行物” 3I/ATLAS 飛向太陽系的真相
根據(jù)最新天文觀測和NASA官方報告,“不明飛行物”(UFO)于2025年7月初被發(fā)現(xiàn)的星際彗星 **3I/ATLAS**(也曾暫稱 A11pl3Z)。這不是外星飛船或神秘入侵者,而是一個來自銀河系其他恒星系統(tǒng)的自然天體,正在穿越我們的太陽系。它是人類觀測到的第三個已確認的“星際訪客”(interstellar object),前兩個分別是2017年的‘Oumuamua和2019年的彗星 Borisov。這類物體被誤稱為“UFO”是因為它們軌道異常、速度極快,看起來“來歷不明”,但科學上已確認是彗星。
#### 關(guān)鍵事實和軌跡
- **發(fā)現(xiàn)時間**:2025年6月25-29日,由智利的 ATLAS(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望遠鏡首次捕捉到。預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可追溯至6月14日。 隨后,全球多臺望遠鏡(如 ESO 和 Gaia)確認其為彗星,并于7月1-3日由 NASA 和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IAU)正式命名。
- **當前狀態(tài)**(截至2025年9月28日):它正以約 152,000 英里/小時(245,000 公里/小時)的速度穿越太陽系,目前距離太陽約 4.5 天文單位(AU,1 AU ≈ 地球-太陽距離)。它從人馬座方向進入,軌道呈高度偏心的雙曲線(hyperbolic),表明它不是太陽系原生物體,而是“路過”的訪客。
- **未來軌跡**:
- **近日點(最接近太陽)**:2025年10月30日,距離太陽約 1.4 AU(火星軌道內(nèi)),屆時可能發(fā)展出彗尾,亮度增加,便于觀測。
- **最接近地球**:12月左右,距離約 2 AU(太陽對面),無任何碰撞風險。
- 之后,它將離開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目的地指向飛馬座方向。
- **物理特征**:直徑估計數(shù)百米至數(shù)公里,呈細長形狀(類似雪茄),表面可能富含有機物和冰。隨著接近太陽,它會加熱并可能釋放氣體,形成“彗尾”——這也是為什么它被確認為彗星,而非小行星。 最近觀測顯示,它亮度增長比預期快,可能因出氣加速。
#### 為什么被稱作“不明飛行物”?
- 它的速度和軌道異常:相對于太陽系其他物體,它速度更快、路徑更直(幾乎無彎曲),這讓初次發(fā)現(xiàn)時顯得“神秘”。一些媒體和社交討論(如 Reddit)將其與 UFO 聯(lián)系,但 NASA 明確表示這是自然現(xiàn)象。
- 起源推測:通過 Gaia 望遠鏡數(shù)據(jù)回溯,科學家追蹤其路徑超過 1000 萬年,可能來自銀河系一顆遙遠恒星系統(tǒng)(如數(shù)光年外),被引力“甩出”后漫游太空。 這類物體在銀河系很常見——據(jù)估算,太陽系內(nèi)隨時可能有數(shù)十個類似訪客。
- 爭議點:少數(shù)論文(如哈佛的 Avi Loeb)猜測它可能是“外星技術(shù)”(如太陽能帆),但這缺乏證據(jù),且被主流科學界視為推測。NASA 強調(diào):無“敵意”跡象,它只是“宇宙游蕩者”。
#### 觀測建議
- **何時看**:10月底前后,使用小型望遠鏡或 app(如 Stellarium)在黃昏或黎明天空搜尋。它將在射手座附近出現(xiàn),亮度可達肉眼可見(視天氣)。
- **安全**:完全無害,不會影響地球。想實時追蹤?NASA 的 Solar System Dynamics 網(wǎng)站有更新軌跡圖。
- **中文媒體報道**:國際事件如 3I/ATLAS 已見于科技報道。
這提醒我們,宇宙遠比想象中熱鬧——但大多是巖石和冰,而非科幻情節(ji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