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干沙漠曾被斷言種不了莊稼。新疆阿拉爾市卻在沙海造出萬畝棉田。這里年均降水少得可憐,種棉花簡直難如登天。
可當地人偏要跟老天爺“較勁”。缺水?
那就想辦法把水“攥緊”。“干播濕出”技術派上大用場,先播種子再澆水,種子不爛還省水。560公里防滲渠、2300公里滴灌管網全上陣,每滴水都用到刀刃上。
滴灌讓水利用率漲到八成多,每畝比老法子省120立方米水。沙土地缺養(yǎng)分又鹽堿重,咋辦?
深耕松土讓沙土變“通透”,根能往下扎70公分。地下埋排鹽暗管,每年帶走每畝2.
3噸鹽分,鹽堿地慢慢變“溫和”。酸性肥料一調,土壤PH值從9降到6.
5,棉花根吃得飽長得壯。無人機施肥更精準,棉苗早期就“喝”上營養(yǎng),后期不瘋長。從2000年畝產76公斤到2023年460公斤,產量翻了好幾番。
有人擔心沙漠種棉耗水傷生態(tài),其實滴灌比大水漫灌省太多水。
傳統(tǒng)治沙靠經驗,現在科學技術來助力,老把式結合新法子,沙土窩子也能變良田。阿拉爾的成功給干旱區(qū)提了個醒:只要肯琢磨,沙漠也能長出“金疙瘩”。
咱農民最懂土地脾氣,加上科學技術加持,啥樣的難地都能盤活。未來其他沙漠地區(qū)能不能照搬這套法子?
還得看當地水土條件。但有一點清楚,敢想敢干加科學,種地就能闖出新天地。
關注網易號,看更多沙漠變良田的門道。人敢向沙要收成,沙就給人結碩果,這就是咱種地人的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