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9月27日上午,姚中華長篇歷史小說《大漢工匠》作品研討會在淮北市杜集區(qū)石臺鎮(zhèn)梧桐村舉行。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煤礦作協、安徽省民協、淮北市文聯主辦,中國煤礦文聯、華文出版社給予支持,淮北市作協、淮北市民協、杜集區(qū)委宣傳部及石臺鎮(zhèn)承辦。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姜穎出席,部分知名作家、淮北地方文化名人、文學愛好者參加了研討。
研討會。
姚中華現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煤礦作協副主席,淮北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著有散文集《凝望與行走》《在塵世間仰望》、長篇人物傳記《桓譚傳》等作品,曾獲孫犁散文獎,第五屆長征文藝獎,安徽省金穗文學獎,第八屆全國煤礦文學“烏金獎”,首屆吳伯簫散文獎,長江文學獎等榮譽。
《大漢工匠》以西漢初年風云際會的歷史舞臺為背景,講述西漢九卿之一少府卿陽城延主持修建長樂宮、未央宮、長安城的艱辛歷程,描述他從一名普通的工匠,到擔當大任,后被高后呂雉封為梧侯的傳奇經歷,再現了古代匠人精湛高超的技藝和孜孜以求、百折不撓的工匠精神。梧桐村是古梧縣舊址,也曾為陽城延的封地,即梧國。
現場贈書。
研討會上,姚中華分享了創(chuàng)作歷程與心得,與會專家學者從藝術風格、文化內涵等多個維度對《大漢工匠》進行解讀?!洞鬂h工匠》以史料為根基,以文學為橋梁,以人物為載體,通過生動的講述、細膩的描寫,再現了古代建筑之美和古代匠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讓歷史人物在文學的領域中重新獲得鮮活的展示。小說的出版,對于弘揚工匠精神、宣傳淮北歷史文化、激勵年輕人砥礪奮進都有著積極的時代意義、社會意義。
姜穎在講話中希望文藝工作者以姚中華為榜樣,深入挖掘淮北厚重的歷史文化、鮮明的紅色文化、流動的運河文化、堅韌的工業(yè)文化,創(chuàng)作出更多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的精品力作,為城市立傳、時代賦能。相關部門應優(yōu)化機制,搭平臺、強激勵,加大重點題材扶持力度,釋放創(chuàng)新活力,推動淮北文藝事業(yè)走得更穩(wěn)更實。希望專家學者繼續(xù)關注支持淮北文化發(fā)展,傳經送寶,助力淮北文化之聲傳得更遠更響。杜集區(qū)、梧桐村要創(chuàng)新藝術表現形式,活化“大漢工匠精神”,真正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興業(yè)。
當天活動中,姚中華還向梧桐村進行贈書。(商祥榮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