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網(wǎng)絡(luò)資料結(jié)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1950年初,北京城的冬天冷得緊。
東安市場西口那家賣藥材的小鋪子,早上天還沒亮,掌柜就已經(jīng)在門口掃雪了。
人不多話,臉上坑坑洼洼,看著像是燒傷留下的疤。
街坊們說他是外地人,河北口音,姓趙,不怎么搭理人,生意倒做得還行。
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的藥材商人,竟然是公安局苦苦追了十年的大漢奸趙玉昆。
這事兒最早是從一位外地來的親戚說起的。
據(jù)說是個遠房表叔,來北平做生意,走在街上聽到有人吆喝:“黃芪黨參,地道藥材!”他猛地一回頭,盯著那個聲音的主人看了許久,越看越覺得眼熟。
那聲音,他在老家聽了幾十年。
哪怕那人滿臉疤痕,換了模樣,也騙不過親戚的耳朵。
幾天后,這個表叔去了公安局報案。
說得很清楚——那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在狼牙山帶日本人圍剿八路軍的趙玉昆。
公安局聽完立刻行動。
很快,人就被帶走了。
趙玉昆落網(wǎng)的消息傳到軍中,楊成武將軍第一句話就是:“我找了他十年,終于找到了。”
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趙玉昆這個人,早年是個窮苦孩子,河北易縣人,沒讀過書,但腦子靈,混進了東北軍。
從小兵干到營長,靠的是膽子大,也講義氣。
可惜命不好,趕上“九一八”。
東北軍沒打幾槍就退了,他也沒了依靠。
回到老家,眼看天下大亂,官府靠不住,百姓活不下去,他干脆拉了幫人上山當了土匪。
那會兒土匪多,像他這種當過兵的,拉人容易,還真有點號召力。
開始只是搶點東西,后來干脆明目張膽地收“保護費”。
誰不給,就帶上山撕票。
說白了,就是橫著走。
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可官府也不是傻子,看到他這勢頭,出兵圍剿。
趙玉昆措手不及,被抓進了監(jiān)獄,差點就上了斷頭臺。
關(guān)鍵時候出了變故。
日本人打進來了,縣城亂成一鍋粥。
官兵跑路,監(jiān)獄沒人管,他趁亂逃了出來。
命硬。
逃出來之后,他帶著幾個兄弟,幾桿槍,躲進山里。
原以為這回沒戲了,可他轉(zhuǎn)念一想,老百姓恨日本人,那我就打“抗日”的旗號試試?
結(jié)果真有效。
說是抗日,實際上還是老套路,搶糧搶人,擴充隊伍。
短短幾個月,竟然湊了三千多人,還帶槍帶馬的。
趙玉昆也開始學(xué)著立規(guī)矩,找來老朋友宋學(xué)飛——原來東北軍的營長,文化人,懂打仗——請他做軍師。
宋學(xué)飛起初不愿意。
可趙玉昆一連登門幾次,說得也還算誠懇,關(guān)鍵是說了抗日救國這四個字。
宋學(xué)飛猶豫再三,還是答應(yīng)了。
從這個時候起,趙玉昆的隊伍開始走向“正規(guī)”。
他還給部隊起了名,叫“七路軍”。
可沒過多久,麻煩來了。
原來,附近還有一股人馬,也打著“七路軍”的旗號,頭目叫孟閣臣,也是土匪出身。
兩邊搶地盤,火拼不斷。
打來打去,趙玉昆一度吃了虧。
最后靠宋學(xué)飛出謀劃策,才反敗為勝。
可這仗打完了,問題還在。
趙玉昆的部隊,根本沒多少抗戰(zhàn)能力。
他自己也沒那個心思。
可旗號打得響,日軍盯上了他,圍剿不斷。
他苦不堪言。
1938年,八路軍到了河北,開始建立根據(jù)地。
聶榮臻將軍提出,要把地方武裝收編整合。
趙玉昆和孟閣臣成了重點對象。
宋學(xué)飛一聽,高興得很。
他是真心想抗日,覺得這是個機會。
勸趙玉昆接受改編。
趙玉昆也怕再被日軍圍剿,答應(yīng)了。
于是,他的隊伍成了冀中軍區(qū)第三總隊。
可加入八路軍之后,他才發(fā)現(xiàn),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不能搶、不能吃空餉,還得幫老百姓干活。
他心里憋著勁,表面上服從,背地里卻開始偷做買賣,拉攏舊部,甚至繼續(xù)搞小動作。
上頭多次批評,效果不大。
趙玉昆一直小心翼翼地掩飾,誰也沒想到他會徹底叛變。
直到1939年底,他聽說孟閣臣因繼續(xù)作亂被八路軍清剿,嚇壞了。
他知道,自己也難逃下場。
于是,1940年,他帶著親信,偷偷投奔了日軍。
這一步,徹底斷了他的退路。
日軍對他很滿意,給了他武器、人馬,還讓他帶路攻打八路軍。
最嚴重的一次,就是1941年8月,日軍大掃蕩。
狼牙山成了關(guān)鍵防線。
八路軍和老百姓被迫轉(zhuǎn)移,五位戰(zhàn)士自愿留下斷后,就是后來被稱為“狼牙山五壯士”的那五個人。
敵人不熟山路,是趙玉昆帶他們進山的。
他帶著隊伍步步緊逼,最終把五名戰(zhàn)士逼上了懸崖。
他們不愿被俘,毅然跳崖。
趙玉昆在這次行動中“立了大功”,可他也從此消失在了公眾視野。1945年日本投降,他知道自己活不下去了。
想跟日本人一起走,被拒絕。
萬般無奈,他自己毀了容,改了身份,帶著搜刮來的錢逃到北平,做起了生意。
十年里,什么都不說,什么都不露。
可誰能想到,最后敗在了一位親戚的耳朵上。
趙玉昆被捕后,案件很快結(jié)案。
他所參與的背叛、殺戮和協(xié)助日軍行動的細節(jié),逐條被查證。
從此,再沒有人叫他“趙掌柜”。
參考資料:
聶榮臻,《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
楊成武,《楊成武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編,《抗戰(zhàn)英烈事跡選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河北省地方志辦公室編,《易縣志(民國卷)》,方志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簡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5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