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子哥封殺事件出現反轉,雖然不能直播,線下演出費卻暴漲,最近,因穿警服直播帶貨而觸犯法律的嘎子哥謝孟偉,再一次成為輿論焦點,事情的經過大家都知道:因違法行為被舉報后,他被警方拘留7天,直播賬號也遭到全網封禁。
本以為這件事會讓他徹底跌落谷底,演藝道路也將受阻,收入來源更是成了未知數,然而沒想到,劇情卻迎來反轉——嘎子哥雖然無法再開直播,但他的商演報價不降反升,甚至比之前高出了1.5倍。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反?!钡那闆r?有人說,這是典型的“黑紅也是紅”,在流量至上的時代,只要有話題度,就有人買單,嘎子哥因為“穿警服直播”這件事被推上熱搜,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反而讓一些商家或活動方看中了這股熱度,畢竟他們要的不是藝人的口碑,而是現場能不能吸引關注,只要嘎子哥一現身,觀眾就會因為獵奇心理而蜂擁而至,對于追逐短期效益的主辦方來說,這就是穩(wěn)賺不賠的生意。
這種現象其實并不新鮮,早些年“炒柯爾鴨”的熱潮,靠著營銷和話題把原本并不稀有的鴨子炒到天價,最后泡沫破裂,一地雞毛,如今在娛樂圈和網絡紅人身上,也存在類似邏輯:名氣和流量被無限放大,至于這種熱度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反而變得不再重要。
然而,這種畸形的“黑紅經濟”真的能長久嗎?從短期看,嘎子哥確實因此獲得了更高的商演身價,活動邀約反而比以前更多,但從長期看,他的公眾形象早已受到損害,未來的合作空間必然受限,更重要的是,這種通過“爭議”換來的關注,本質上是一種消耗性的流量,當大眾的新鮮感過去,當新的“黑紅人物”出現時,嘎子哥的關注度是否還能維持?這恐怕很難。
這件事值得我們反思:在當下的流量社會里,為什么很多人寧可制造爭議,也要博取眼球?為什么一些平臺和商家明知藝人有污點,卻依舊愿意買單?根源在于大家過于追逐短期效益,而忽視了長期信譽和價值的沉淀。
嘎子哥事件或許只是一個縮影,它說明在今天,熱度可以快速變現,但也可能在明天就煙消云散,真正能走得長遠的,還是靠作品和口碑,而不是靠爭議和丑聞,否則,這樣的紅火注定是鏡花水月,遲早會散場,對此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