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章魚姐講熱點
編輯 |章魚姐講熱點
本文共1422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有一種堅守,叫即使無人喝彩,也要把話說完。
9月的聯合國大會,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畫面。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站在講臺上發(fā)言,身后的大廳卻空出了許多座位——多數國家代表選擇了離席。
然而,這場演講并未因此沉寂。他的聲音,同步響徹在千里之外的加沙上空,如同一記重錘,敲給哈馬斯,也敲給被扣押的人質:以色列絕不罷休,直到每個人都獲得自由。
幾乎在同一時空,另一位領導人,澤連斯基,在接受采訪時回憶起戰(zhàn)爭爆發(fā)時的那個夜晚。他給各國領導人打去求救電話,甚至對一些人說:“這可能是你們最后一次看到我活著了。”
他拒絕了撤離的提議,他知道,一旦他逃跑,烏克蘭的精神就垮了?!爱斈氵M攻時,你看到的是我的臉,而不是背影,”他說,“我需要的是彈藥車,而不是順風車。”
一個在國際舞臺的孤寂中堅定發(fā)聲,一個在炮火連天的總統府里決心赴死。內塔尼亞胡和澤連斯基,這兩個被推至時代風暴眼的人,正以各自的方式,履行著他們近乎悲壯的使命。
內塔尼亞胡的使命,是“帶每個人回家”。
這份使命,源于2023年10月7日那個破碎的早晨。從那一刻起,“土地換和平”的溫情面紗被徹底撕碎,取而代之的是血淋淋的教訓。以色列人發(fā)現,綏靖換來的不是和平,而是更殘忍的屠殺。
因此,無論外界如何批評、施壓,甚至以“孤立”相逼,內塔尼亞胡政府的行動邏輯變得異常簡單而堅定:鏟除哈馬斯,解救所有人質,確保以色列的土地上不再重演10月7日的悲劇。
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復仇,更是為中東鏟除一個動蕩的毒瘤。試想,以色列消滅哈馬斯,控制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暗自欣喜;打擊真主黨,黎巴嫩政府樂見其成;削弱胡塞武裝,沙特與也門政府長舒一口氣。
他的強硬,在一片表面的罵聲之下,藏著許多國家私下不敢言說的感謝與期待。
澤連斯基的使命,是“與國家共存亡”。
他的使命,始于2022年2月24日那個絕望的黎明。當時,全世界都預測他的國家將在“1小時22分”內崩潰。他本可以乘坐“順風車”離開,成立流亡政府,但他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路——留下,用生命為自己的總統誓言做注腳。
正是這個決定,凝聚起了烏克蘭破碎的山河。一個演員出身的總統,在最危險的時刻,沒有拿起劇本,而是準備拿起槍,與突擊隊戰(zhàn)斗。這份勇氣,成為了烏克蘭抵抗意志最強大的“彈藥”。
從天助自助者,到得道多助。三年半過去了,1313天的血與火,烏克蘭不僅沒有倒下,反而讓強大的對手深陷泥潭。俄羅斯黑海艦隊“消失”,本土遭遇無人機反擊,在國際上面臨著日益孤立的困境。
澤連斯基用他的堅守,證明了領袖的“在場”本身就是最強大的武器,他為整個國家贏得了尊嚴與援助。
而最意味深長的攜手,往往發(fā)生在無聲處。
9月27日,澤連斯基透露,以色列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已在烏克蘭投入使用。這條簡短的消息,背后是巨大的戰(zhàn)略轉變。
這兩個看似身處不同戰(zhàn)場的國家,卻在使命的深處產生了共鳴。他們都面對著拒絕承認其生存權的敵人,都在為國家的生存而戰(zhàn),也都曾在某些時刻,感到被世界拋棄。
內塔尼亞胡要帶被扣押的以色列人回家,澤連斯基要守護烏克蘭的每一個家庭。他們的使命,本質上都是讓子民享有安全和自由的平凡愿望。
歷史從不簡單重復,但總是押著相似的韻腳。當潮水退去,喧囂散盡,人們最終記住的,不是那些在聯合國離席的代表,而是那些在危機時刻,選擇堅守,并履行了自己使命的人。
勝利或許遙遠,道路必然崎嶇,但使命本身,就是照亮他們前行的那束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