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金庸出手,必是精品”,毋庸置疑,那“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加上短篇的《越女劍》都堪稱上乘佳作,不過金庸的作品到底有何魔力?
你或許可以說出幾十種答案,但在筆者看來,有一個點很關鍵,那就是金庸的故事里,有不少角色都是有歷史原型的,那些角色的存在,讓他的故事多了幾分史詩感,甚至歷史原型的存在,也讓那些角色強大多了幾分說服力。
比如《天龍八部》中的主角段譽,這個角色就是取自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大理宣仁帝段和譽,甚至金庸為了讓段譽的命運與其歷史原型保持一致,還特意在新修版中加入了一段他做了四十年皇帝后避位為僧的設定。
而你可能想不到,金庸甚至還將一位日本人塑造成自己筆下的絕世高手,哪怕是郭靖聯(lián)手楊過,也絕不是他的對手。
一、金庸筆下的奇人
要說金庸筆下最傳奇的高手是哪一位,或許你會因此犯難,畢竟他筆下令人印象深刻的高手屬實是太多了。
不過有一位高手無疑是最特殊的,就因為他的戰(zhàn)績放眼全書也是獨一份的。
筆者所指那人即是“劍魔”獨孤求敗。
獨孤求敗有多強?再多華麗的言語,也不如他留在劍冢中的那段墓志銘來得霸氣。
“縱橫江湖三十余載,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杰,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多么霸氣的一段話。
不過單單只看這一段設定,你也難免認為這獨孤求敗是個欺世盜名之輩,畢竟他死無對證,誰不會吹噓自己呢?
(楊過劇照)
這時代也沒有任何一位高手提到過這么一位前輩,越發(fā)讓他看起來像是個騙子。
可當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再次提到獨孤求敗這號人物時,讀者基本可以確定,這人確實是個頂尖高手。
因為風清揚的一番說辭是讓獨孤求敗那無敵的戰(zhàn)績有了理論依據(jù),他的劍法是無解的。
書中只道:“獨孤九劍,有進無退!招招都是進攻,攻敵之不得不守,自己當然不用守了。創(chuàng)制這套劍法的獨孤求敗前輩,名字叫做‘求敗’,他老人家畢生想求一敗而不可得,這劍法施展出來,天下無敵,又何必守?”
再加上他對那“九式”的介紹,獨孤九劍幾乎是能破盡天下武功,他說自己一生求一敵手而不可得,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不過說了這么多,這與那位“日本人”有什么關系?
這就不得不提到金庸最崇拜的人了。
二、金庸崇拜之人
金庸曾在《崇高的人生境界》一文中就提到過自己最崇拜欣賞的人是誰。
(范蠡劇照)
說是:“某夜,在閑談中,一位朋友忽然問我:‘古今中外,你最佩服的人是誰?’我沖口而出的答復:‘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吳清源?!@不是考慮到各種因素而作的全面性客觀評價,純粹是出于個人的喜好,以大智大慧而論,我最敬仰的自然是釋迦牟尼;以人情通達而論則最佩服老子;文學與歷史著作中我最喜歡司馬光的《資本通鑒》。當時所以說范蠡和吳清源,是因為我自幼就對這兩人感到一份親切。我曾將范蠢作為主角而寫在《越女劍》的一個短篇小說中。至于吳清源先生,自然是由于我喜愛圍棋,因而對他不世出的天才充滿景仰之情。”
正如他在那文中所言,范蠡已經(jīng)被他寫進了自己的短篇小說《越女劍》中,那是因為范蠡本就是古代人物,所以他可以直接用范蠡的名字,都不用去更改,只是將“三千越甲可吞吳”“西子捧心”的典故加以武俠化的潤色,就寫出了《越女劍》。
但吳清源卻是個現(xiàn)代人,他可沒法創(chuàng)作一部現(xiàn)代背景的武俠小說,因此他要將這位棋壇傳奇寫進自己的故事里,就只能讓他改名換姓,以另一個身份加入自己的故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吳清源先生雖是出生于中國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但他卻在1936年加入了日本國籍,最終也是在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逝世,因此棋壇對他的稱呼也是“日本圍棋大師”。
不過話說回來,這位高人與獨孤求敗有什么關系?
(獨孤求敗劇照)
答案很簡單,就因為他們的經(jīng)歷幾乎是一樣的。
三、同樣的經(jīng)歷
雖然吳清源是圍棋大師,并非武林高手,但金庸完全就是依照他的經(jīng)歷來創(chuàng)作的獨孤求敗這個角色。
吳清源自1932年升為五段棋手之后,幾乎就難逢敵手了,他在1933年便用自己創(chuàng)的新布局法對陣本因坊秀哉名人,此時的他不過才19歲。
而后在1939年至1956年之間,他接連戰(zhàn)勝日本七位超級棋士,因此在圍棋界中,這個時代也被稱為“吳清源時代”,甚至吳清源還有了“昭和棋圣”的稱號,足見世人對他棋藝的佩服。
說他與獨孤求敗相似,是因為金庸賦予獨孤求敗的那段墓志銘,也幾乎是照著吳清源的霸氣宣言說的。
(吳清源)
吳清源在總結自己的圍棋生涯時,就說過這么一句:“當時所有一流棋士與我對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為相差二段的‘定先’。因而從那以后,尋遍天下也找不出能與我在十盤棋的擂臺上相抗衡的合適對手。”
是不是與獨孤求敗那“縱橫江湖三十余載,求一敵手而不可得”的說辭如出一轍?事實上算來,吳清源1932年開始闖蕩職業(yè)棋壇,1961年因車禍傷神而逐漸退隱,差不多也就是三十來年。
他是縱橫棋壇三十載難逢敵手,那獨孤求敗則是縱橫江湖三十載,顯然,這絕非巧合。
盡管吳清源選擇加入日本國籍,但棋藝卻是無國界的,金庸崇拜他,并將他塑造成自己筆下的絕頂高手,也無可厚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