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頭壓陣,小石頭補縫,長沙市民王先生講述自己的心得,一邊將幾塊石頭填到長沙湘江邊一棵柳樹旁,這棵樹因水流卷走泥土,已有部分根系暴漏。王先生想用填石的方式,保住水土、救下這棵樹。
從2024年4月至今,他已連續(xù)搬運了一年多,在他看來,每天搬幾塊盡管不多,卻是自己與一個生靈的承諾。
△王先生和他守護的樹。
“從2024年4月開始正式干的,之前是斷斷續(xù)續(xù),發(fā)現(xiàn)它(這棵柳樹)附近有別的樹已經(jīng)倒了,樹木附近的土壤被水帶走?!蓖跸壬榻B,自己今年七十多歲了,但身體不錯,經(jīng)常在周邊散步,偶然間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
現(xiàn)場,王先生展示之前泥土的位置,他表示與如今的位置相比,泥土被水流拍打、帶走,向后移了不少。
△王先生表示樹周邊有泥土被水流帶走。
王先生稱,附近前前后后因此已損失三棵樹,自己覺得跟惋惜,想能救一棵是一棵?!跋忍畲笫^,之后小石頭補縫,我們這個年紀(jì)了,還是知道怎么去壘?!?/p>
△王先生在“工作”中。
先生介紹,他堆積石頭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防止附近泥土再被水流帶走,另外則是防止樹傾斜倒地。
“我估計這棵樹大概有10年,水流每年都會推進一點,帶走泥沙,會有危險?!蓖跸壬赶驑淠靖浇惶?,表示像在這處,很多泥土被帶走(形成一個小坑),他一度填了很多石頭,記者粗略估計僅這一處便被填有二三十塊石頭。
△王先生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堆積了多少石頭過來。
王先生稱,自己已不記得具體的動工時間,但是從2024年4月份持續(xù)到現(xiàn)在。只要能出門都會來送幾趟,“有時候一天來一、兩趟,最多的時候一天來四趟?!蓖跸壬Q,天氣熱的時候,他會選擇早、晚時候來,“早上四點就來,涼快?!?/p>
同日,王先生帶記者到幾公里外的石場體驗,現(xiàn)場王先生選取幾塊石頭,將其在電動車上固定。
△王先生將石頭運到樹旁。
“帶你來看看,但既然來了,就帶過去幾塊。”王先生表示,自己最開始只是在附近撿,沒有固定位置,周邊幾公里到十公里的位置都去過,后來發(fā)現(xiàn)了幾處固定點位,方便不少。
“會盡量撿大石頭,效果好,但我年紀(jì)大了,只有自己一人,也怕石頭過重電動車出現(xiàn)問題,只能盡量選擇可接受范圍內(nèi),一般運四五塊?!庇浾叽致怨烙?,一次往返用了約四十分鐘。
△王先生帶記者前往采石點,一次往返在半小時至四十分鐘左右。
現(xiàn)場,王先生介紹,他用電動車把石頭帶到附近,然后再帶下來,算是個體力活,但還能接受。“搬一會兒歇會兒,就是偶爾會被石頭打(擠壓)一下(受傷)?!?/p>
不過王先生也表示,自己在搬運過程中也遇到過困難,“這邊人很多,希望來的人不要把石頭搬走,我也勸不住?!蓖跸壬硎?,有的市民、游客會把自己一點一點搬來的石頭搬走使用。
“如果每個人來的時候都能帶塊石頭最好了,多個人多份力量。”
△王先生介紹,自己有時候會被石頭夾(壓)一下。
“家里人知道,他們也支持,覺得很好?!蓖跸壬榻B,更多的樹自己保不了,只希望盡自己的力量保住剩下的,“這棵樹倒了也不管任何人的事,但大家乘涼也會少一個地方?!?/p>
△王先生將石頭搬上車。
一年多時間,王先生前前后后一共堆積了幾米長的“石壩”,他粗略估計有幾噸重,“數(shù)不清一共有多少石頭了?!碧岬綀猿忠荒甓嗟脑颍跸壬Q,自己也說不好。
王先生稱,也有人跟他說過,他一把年紀(jì),這么做可能會得不償失,但他覺得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為他人著想,是中國人的一個優(yōu)秀品質(zhì),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會這樣做。
△王先生與“石壩”。
“如果大家都支持、愿意做,我想組織個民間組織,有別的地方也有問題,但個人沒有那么大能力?!蓖跸壬Q,他會持續(xù)關(guān)注自己保護的這棵樹,看樹和周邊環(huán)境是否需要再增加石頭。
瀟湘晨報記者史繼超 武華康 實習(xí)生陳子睿
(來源:瀟湘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