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規(guī)模下架可能意味著監(jiān)管風向已指向音頻領域。
讀娛 | yiqiduyu
文 | 指月
廣播劇劇迷們發(fā)現自己的收藏列表灰了一片,恐慌與不解在社群中蔓延。而這場看似突然的整頓實則早有伏筆。
2025年9月16日,貓耳FM用戶發(fā)現平臺上一批頭部廣播劇下架,隨后在9月24日,有更多的用戶接到系統(tǒng)通知,《殺破狼》《AWM》《殘次品》《我在無限游戲里封神》《吞?!返纫淮笈髌芬颉凹夹g原因”暫時下架,恢復時間待定。
“技術原因”這一說法顯然難以令人信服,而此次下架作品絕大多數為耽美題材,下架劇集中付費劇集占相當大比例,且多為平臺人氣較高的作品。不少用戶在微博、小紅書等平臺討論,都猜測與內容監(jiān)管收緊有關。
1
再次大規(guī)模下架,耽美題材成重災區(qū)
貓耳FM的內容審核問題并非首次出現。早在2021年,貓耳FM平臺就被有關部門發(fā)現內容審核機制存在嚴重漏洞,違規(guī)傳播大量不良網絡視聽節(jié)目,當時被依法作出警告并罰款人民幣3萬元的行政處罰。
2022年8月23日,貓耳FM下架了包括《偽裝學渣》《撒野》《默讀》《破云》《某某》等在內的多部付費及免費廣播劇,被下架的作品幾乎全部是耽美題材,且校園類(如《偽裝學渣》《撒野》《某某》)和刑偵懸疑類(如《默讀》《破云》《皮囊》)成為“重災區(qū)”,這有可能是因為校園題材與未成年人生活貼近,而刑偵題材涉及警務形象,都更受到監(jiān)管關注。
2022年下架的消息公布后,“貓耳下架”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首,2025年這次同樣登上微博熱搜前列,可見耽美雖然被視為小眾內容品類,但實際上每次下架都在用戶社群中引發(fā)強烈反響,其中憤怒和恐慌情緒居多,也有用戶表示理解平臺的難處,但希望行業(yè)能建立更透明的審核標準與申訴機制,并在合規(guī)與創(chuàng)作自由間找到平衡。
與以往相比,本次下架范圍更廣、數量更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全年齡向作品。
此前動漫、劇集領域的“耽改”作品基本都消去了原作的BL部分,而廣播劇或許因為聲音內容不如劇集主流,亞文化內容能夠在廣播劇中得到較完整保留,這種對IP的“完整性呈現”或許是廣播劇吸引核心粉絲的關鍵因素之一,但也可能成為監(jiān)管的重點。
從耽改劇到動畫,再到廣播劇,耽美題材在各文化領域的生存空間明顯收窄。而各視頻平臺幾乎在2022年再無耽改題材推出,即便有也是全然改頭換面,這也意味著廣播劇市場其實已經成為耽美IP最后的商業(yè)陣地之一。
此次大規(guī)模下架可能意味著監(jiān)管風向已指向音頻領域。與2022年下架相比,重新上架的作品很可能會面臨更嚴格的內容刪減。
2
高價付費、會員爭議,設備限制……
這塊業(yè)務貓耳FM還能挖多深?
頭部廣播劇的播放量可達億次級別,這些高流量作品突然下架,不僅影響平臺收入,更打斷了IP的價值鏈。
對于貓耳FM而言,此次下架事件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依賴單一題材的,尤其是耽美這樣的高風險題材的發(fā)展模式風險極高。不久前的貓耳FM內容生態(tài)大會上提及,平臺廣播劇累計破億作品達22部,而這些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耽美題材。
用戶與廣播劇之間的情感連接也是非常深厚的。這很大程度上源于廣播劇獨特的藝術形式。它通過聲音表演、音效和音樂創(chuàng)造想象空間,讓聽眾沉浸于故事之中,通過留白反而賦予了用戶更多的情感寄托。
貓耳FM在大會上公開數據顯示,平臺用戶日均使用時長120分鐘,累計彈幕達2億條,平臺很早就意識到耽美愛好者的高粘性和強付費意愿,并將此作為核心商業(yè)模式。
所以轉型并非易事,耽美題材廣播劇之所以能夠形成強大的粉絲經濟,與其高度粘性的用戶群體直接相關——廣播劇平臺主要依靠用戶付費購買廣播劇及作品周邊變現,而比起視頻平臺們苦哈哈的賺十幾塊的會員費,廣播劇的要價可是高得多。
貓耳FM上的廣播劇定價大都在399鉆石(39.9元)一季,熱門多季作品總價往往在80元甚至100元以上,集均付費價格大都在1.5元-2元左右,深度用戶們一個月一般都要購買三到四部廣播劇,甚至有用戶月度花費高達數百元以上。
但貓耳FM顯然還不滿足于這樣的收入情況。因為平臺主要業(yè)務由廣播劇和直播構成,后者的差異化優(yōu)勢不大,平臺的發(fā)展高度依賴廣播劇業(yè)務,增收手段較為單一,貓耳FM仍然只能在廣播劇上進一步掘金,這樣的行為其實已經令不少用戶不滿。
2025年5月起,貓耳FM被曝測試會員功能頁面,計劃對部分新劇實行「雙模式」:用戶可選擇開通會員免費收聽,或維持原有買斷模式。
會員業(yè)務正式上線后,提供會員劇免費聽,部分劇集8折,專屬皮膚頭像等增值服務。但會員月費15元(安卓系統(tǒng)年費168元,蘋果系統(tǒng)年費228元),每日僅領5鉆(月均150鉆≈15元),被指“零收益”,而且會員免費劇庫多為冷門IP,熱門劇仍需買斷,用戶質疑“會員價值何在”。還有用戶質疑此舉實為變相漲價。例如新劇《亂世為王第二季》18集定價高達419鉆(約41.9元),價格遠超第一季,有用戶質疑是故意漲價引導用戶購買會員。
會員制引發(fā)的用戶質疑還未平息,貓耳FM在6月又實行了設備限制政策,付費內容僅允許1臺設備同時在線播放,超出數量即提示“同時播放設備超限。
即便是手機和iPad同一個Apple id 的情況下,也不能同時播付費集,不少用戶對此十分不滿,貓耳FM主打“單劇買斷”模式,卻比那些訂閱制平臺更苛刻。用戶原可與家人/朋友共用賬號分攤成本,如今這些使用場景被徹底封殺。
而另一方面,內容同質化是另一個突出問題。耽美題材的過度集中導致平臺難以突破現有圈層。而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廣播劇作為相對新興的文化形態(tài),其內容邊界和管理規(guī)范仍在形成中,當下耽改題材廣播劇的未來,尚處于一片迷霧之中。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