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將至,“等等黨”卻沒能等到一張值得偷樂的便宜機票。
前兩年國慶前夕,“沒出發(fā)就已虧了數(shù)千元”“買完十一的機票不敢再看價格了”登上熱搜。但今年,熱搜話題變成了“今年國慶機票不跳水”。
“我看的國外機票比一個月前貴了三倍?!币晃患倨跍蕚涑鰢糜蔚木W(wǎng)友頗為焦灼地表示。
為什么今年長假前的機票價格如此之穩(wěn)?想出行的人還有機會“撿漏”嗎?
國慶機票怎么貴成這樣了?
國慶長假將至,圖為飛機(資料圖/視覺中國)
機票不跳水,價格回云端?
吃過機票跳水的苦,林雯(化名)今年格外謹慎。
去年9月22日,她花了2100塊錢買了長假期間往返成都到阿克蘇的機票,結果出發(fā)前一天一查,價格跳到了1550元。
今年假期林雯要飛東北,但觀察了一陣今年成都往返阿克蘇的機票價格,發(fā)現(xiàn)反而更貴了,3000塊才能飛個來回。
又看了看成都飛沈陽那趟航班在航旅縱橫App上的擁擠程度,她果斷放棄蹲守,最終以2500元的總價拿下了兩張機票。
供需關系是影響機票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今年機票價格堅挺的最直接原因是,出門的人更多了。
今年中秋節(jié)恰好在國慶長假期間,假期總長度從7天變成了8天。如果再疊加“拼假”方案,10月9日至11日請假,可以直接從1日休到12日,擁有一次接近半個月的悠長假期。
在家休養(yǎng)生息固然好,但面對今年最后一個大長假,心動的人更多。
航旅縱橫大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9月26日,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國內航線機票預訂量已突破1019萬張,日均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6%;出入境航線機票預訂量超過169萬張,日均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2%。
航旅縱橫民航官方直銷平臺亦顯示,假期前最后一天(9月30日),北京—大理、??凇獰o錫等航線余票緊張,北京—武夷山、北京—威海、北京—沈陽等多個航班均已售罄。
國慶機票怎么貴成這樣了?
北京到威海多個航班均已售罄(圖/航旅縱橫)
買票的人多了,航司不降價的底氣自然也多了一些。
航班管家DAST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9月25日,今年國慶假期預售機票裸票價為819元,價格較2024年同期上漲9.1%。
當然,也不排除有部分節(jié)前低價票出現(xiàn)。
美團方面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9月26日美團AI比價功能顯示,以9月29日長沙飛往烏魯木齊的直飛航班為例,最低票價不足600元,過去7天該航線直飛最低票價降幅達49%。
國慶機票怎么貴成這樣了?
圖為美團AI比價截圖
但整體來看,相比去年,今年長假前一周的機票價格雖有下降,整體仍高于去年同期。換句話說,消費者的“撿漏”難度確實更大了。
不過,機票價格堅挺下除了早買早享受的那群人,也不乏更高興的人。
由于家庭原因,徐娜今年以來多次往返北京和廈門。面對令人咋舌的國慶長假機票票價,她在苦盯良久后買了一張某航空公司的隨心飛套餐,價值2666元,而缺點是只能乘坐晚8點到早8點的紅眼航班。
這兩天眼瞅著北京飛廈門的長假往返機票價格一直穩(wěn)定在3000元左右,她心里只有兩個字:賺了。
為什么今年如此“特殊”?
事實上,早在今年“五一”假期時,不少原本等待機票“臨期大甩賣”的旅客就已經愿望落空。
當時有媒體報道,以北京飛往成都為例,4月21日至28日的機票價格不超過500元,最低僅400元。
但到了“臨期日”,價格明顯上漲,4月29日至5月1日,機票價格突破1000元,最高達1490元,較一周前的最低價高出近3倍。
機票價格的臨期大跳水,似乎逐漸成為過去式。但為什么發(fā)生在今年?
首先要回到最基本的問題:機票價格到底是由什么決定的?
中國民航大學民航發(fā)展政策與法規(guī)研究中心主任劉光才解釋道,航空公司的定價策略主要是在有關部門管理的合理范圍內,基于航司的運行成本、消費者的時間價值以及總體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確定的。
特別是隨著市場的發(fā)展,熱門旅游航線或是競爭較為激烈的航線,航空公司的定價自主權更大?!跋鄬碚f,現(xiàn)在的機票價格受到市場的影響更大。”劉光才談道。
對此,民航專家林智杰也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機票價格歸根到底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供不應求,票價上漲,供過于求,則票價下降。典型如游客扎堆兒新疆游,或是過往7天長假變成12天大長假等因素,都可能推高票價。
在他看來,今年長假機票價格沒有出現(xiàn)大跳水,主要原因正是超長假期的需求釋放,加上整體航班數(shù)量并未大幅增加,機票價格沒再出現(xiàn)大起大落。
其次,之所以前兩年長假前會發(fā)生價格大跳水,也有其特殊性。
在2023年的“報復性”出游之后,需求進入自然增長階段。之所以出現(xiàn)臨近假期票價跳水,直接原因就是假期機票銷售情況不及航司預期。
據(jù)攜程相關負責人介紹,航司主要通過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控訂座率、競爭航線價格及節(jié)假日需求峰值,結合燃油成本等硬性指標,以艙位等級為杠桿實現(xiàn)收益最大化,進行一定的價格調控。
但憋了很久的航司運力一直在提升,造成一定的供過于求。在高昂的運營成本下,航司只能選擇“以價換量”,提高客座率,臨時的價格跳水就出現(xiàn)了,也由此進一步加劇了機票價格的整體“內卷”。
市場持續(xù)“內卷”之下,特別是國內航線占比更高、受國際市場緩慢恢復影響更大的國航、東航、南航,直到現(xiàn)在都未能扭虧,三大航今年上半年一共虧損高達47.7億元,而代表票價水平的客公里收益數(shù)據(jù)也都有同比下滑。
持續(xù)“內卷”必然是弊大于利。面對這樣的情況,政策層面開始發(fā)力。今年年初,中國民航局首次提出“規(guī)范重點時段和特殊情況航空運輸價格行為,加強價格收費監(jiān)管,維護航空運輸市場價格秩序”的工作要求。
由此來看,劉光才表示,不再出現(xiàn)臨期價格跳水,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前民航市場進入盤整期,各大航司的價格策略日趨穩(wěn)妥。
不過,林智杰也指出,經過最近幾年的調整,航空公司的定價策略已經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對于市場趨勢的預判越來越精準有效,機票價格也愈發(fā)貼近市場需求。即使是在今年的國慶大長假,也能看到低至五折的機票。
各大平臺數(shù)據(jù)也顯示,即使今年假期前機票價格愈發(fā)堅挺,倒也不是沒有“漏”可撿。
去哪兒數(shù)據(jù)顯示,超三成人選擇“錯峰”出行,“晚去晚回”更具性價比。
以國內北京飛烏魯木齊為例,10月3日出發(fā)、10月10日返程,價格約為1700元,而1日出發(fā)、8日返回的價格則在3700元以上;同時,節(jié)后3天(10月9—11日)出境游熱門目的地的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近一倍。
只不過對于大多數(shù)數(shù)著日子等放假的打工人,在充分利用假期和錯峰省錢之間,只能二選一了。
作者:梁婷婷
編輯:田納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