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黃帝內經》中有句話這樣寫道:“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p>
這話可不是說出來嚇唬人的,而是實實在在說明這么一個現(xiàn)象,就是一個人越是容易情緒化,就越容易傷了自己。
一個人在生悶氣的時候,殊不知這其實是最虧本的買賣。
畢竟能讓你輕易生悶氣的人和事,除了你自己,其他人都不會感同身受,甚至還會覺得你是演員。
到頭來,自己傷了不說,別人倒是什么事都沒有,如此循環(huán),你豈不是更氣得不行了?
悶氣傷身,得不償失
一個人的生氣,不應該只是為了發(fā)泄,因為那樣最后傷的其實只是自己。
悶氣傷身,以至于讓自己到頭來只會得不償失。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的名將周瑜,當時可謂是文韜武略,卻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屢屢生悶氣。
可悲的是,周瑜明明已經氣得要命,表面還要維持著自己的風度,不能丟了自己的臉。
可到最后,他的下場卻是被活活氣死,年僅三十六歲。
臨終那句“既生瑜,何生亮”,道盡了一個人生悶氣、情緒化的危害。
《菜根譚》說:“君子事來而心始現(xiàn),事去而心隨空?!?/p>
聰明人,都知道事情過了就放下,事情過去就翻篇。
如此,善待自己,才是最大的聰明和遠見。
只有傻子才把氣悶在心里,以為在跟對方對抗,其實只有跟自己過不去。
悶氣誤事,越氣越糟
習慣性生悶氣的人,非但容易傷身,其實也容易誤事。
畢竟,人在生氣時所做的決定,十個有九個會后悔。
西漢賈誼才華橫溢,品學兼優(yōu),二十歲就被漢文帝賞識。
但后來因遭群臣排擠,被貶長沙之后,自己終日郁郁寡歡。
再后來,又被文帝召他回京,但即便如此,他仍沉浸在憤懣中無法自拔。
最終,三十三歲英年早逝,抱負全成空。
蘇軾曾如此評價他:“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p>
有句諺語是這么說的:“不要在憤怒時做決定?!?/p>
的確,人不管因為什么而生氣,當時的智商都會降為零。
以至于當自己吃了虧,受了罪,然后等氣消了再想,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根本不值得生氣。
因為你越是這樣,越容易誤事,還會把局面搞得越來越糟。
悶氣失和,傷人傷己
一個總是把情緒憋在心里的人,他的人際關系就會出問題。
因為說白了,當你總喜歡在一旁生悶氣的時候,哪怕事出有因,且你占理。
但從過程來看,其實你也是多此一舉,自找苦吃。
真正有格局的人,都會做到像《小窗幽記》說的:“讓一步乾坤大,饒一著萬慮休?!?/p>
凡事,自己退一步則海闊天空,生悶氣卻彼此難受。
說開了事就小了,憋在心里事就大了,所以說,生悶氣其實是一個人最愚蠢的活法。
就像悶葫蘆,外面看著沒事,里面早就爛了,而一個聰明人,從來都是有氣就說,有結就解。
說不通就放下,因為自己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更別因為他人而傷了自己,害了自己,還搭上自己的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