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雄心引采購
說起印度這些年的基建事,總讓人覺得他們野心不小。孟買這地方,人口擠得像沙丁魚罐頭,交通堵成狗,政府一看不行,得整點大動作。2018年左右,他們啟動沿海公路項目,總長29公里,中間有兩條海底隧道,得穿越阿拉伯海的軟泥層,地質(zhì)條件差得要命。
招標一出,國際上熱鬧了,中國企業(yè)中鐵裝備集團中標,賣了8臺盾構(gòu)機出去,總價傳聞10億美元左右,每臺得1億多,配置高端,直徑12米多,重兩千多噸,專治海底復雜地層。
印度為啥選中國貨?簡單,性價比高。中國盾構(gòu)機那會兒已經(jīng)占全球七成市場,價格比德國日本便宜一半多,還可靠。想想中國自己從上世紀90年代進口德國Herrenknecht機器,修秦嶺隧道時花大價錢,技師一天3000美元,憋屈壞了。
后來呢,從2000年起砸錢研發(fā),2008年“中鐵一號”下線,八年工夫從跟跑到領跑,出口東南亞中東到處是訂單。印度一看,這路子靠譜,自己也想沾光,順便學點技術,少走彎道。
采購合同簽得挺快,2019年底敲定,機器在長沙廠房組裝測試,泥水平衡系統(tǒng)、滾刀盤刀片,全是定制。2020年春,部件拆開分批海運,上海港啟航,印度洋晃蕩兩周,到孟買卸貨。
印度市政公司BMC管事兒,本打算本地工程師上手,圖紙圖紙齊全,零件也到齊了,心想拆開瞧瞧原理,以后自己也能整幾臺。擱發(fā)展中國家,這招不新鮮,早年誰沒干過逆向工程?中國當年進口蘇聯(lián)設備,也這么一步步爬上來的。
可話說回來,盾構(gòu)機不是自行車,集機械液壓電子材料于一身,幾萬零件,精度毫米級。印度工業(yè)底子薄,精密軸承特種鋼材還得靠進口,供應鏈跟不上。
加上那年5月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出事兒,雙邊關系繃緊,BMC直接發(fā)聲明,拒中國工程師入境。援助?門都沒有。結(jié)果機器堆倉庫,組裝隊憋著勁兒上,信心滿滿起步,誰知越干越不對勁。采購這步,本是雄心勃勃的開局,基建夢照進現(xiàn)實,卻埋下隱患。
逆向拆裝遇瓶頸
拆裝這關,印度隊踢得磕磕絆絆。機器到港后,倉庫里零件山,框架鋼梁、液壓缸、電路板,標簽中文英文混著。工程師上手,照圖紙拼,起步順溜,主軸對位,軸承吊起??稍酵笤娇ぃ樞虿粚?,接口偏差,毫米級誤差就報廢。傳聞有主軸承裝反,齒輪嚙合死,撬棍拆時碎片飛,損失幾百萬美元。三個月磨蹭,8臺機器兩臺勉強立起,其他散架,工期推后,BMC頭疼。
瓶頸出在哪兒?技術門檻高。盾構(gòu)機不光零件多,設計原理藏深,逆向得懂制造工藝,印度隊理論行,實踐拉胯。中國工程師練手20年,摔無數(shù)跤,印度想速成,拆開看熱鬧,組裝時露餡。供應鏈也坑,特種材料耐壓耐磨,印度產(chǎn)不出,壞了修不了。外交那檔子事兒雪上加霜,拒援后自干,進度龜速,媒體開始吐槽,國際上笑話說印度自不量力。
其實這不稀奇,發(fā)展中總有陣痛。中國早年進口日本設備,拆了也懵,慢慢迭代才行。印度工業(yè)體系短板顯,精密加工弱,組裝廠工具湊合,激光儀校準時數(shù)據(jù)跳,液壓管滲油,閥門開關警報響。延誤成本高,隧道段每月百萬美元閑置,輿論壓力山大。BMC增人手,L&T承包商輪班,夜里燈亮,可問題堆積,電路信號亂,軟件參數(shù)調(diào)不對。
逆向這路,印度算盤打響,花錢買設備學技術,一箭雙雕??涩F(xiàn)實咬人,圖紙看不懂全,零件對不上位,調(diào)試時電機嗡鳴卡死。全球案例多,美國早年抄英國紡織機,也費勁。印度這回,暴露經(jīng)驗缺口,中國有萬名工程師專攻,印度幾百人分身乏術。瓶頸還在于自信過頭,以為抄作業(yè)就行,忘中國苦功深。組裝失敗,倉庫成擺設,項目拖到2020年底,成本超支10%。
再說深點,盾構(gòu)機核心在控制系統(tǒng),AI監(jiān)控地質(zhì),印度軟件跟不上,模擬測試崩。疫情那年,運配件難,海關卡,零件銹斑,擦拭打磨費時。國際報道多,外媒說印度想偷師不成,國內(nèi)論壇炸鍋,調(diào)侃10億交智商稅。BMC低頭認,組裝困境像鏡子,照出差距。逆向遇瓶頸,不是天塌,教訓貴重,印度基建路還長,得補課從根抓。
這事兒邏輯清楚,采購高起點,拆裝低谷落。印度工程師不笨,缺體系支持,教育科研投少,工業(yè)鏈斷裂。相比中國,863計劃砸錢,實驗室堆,印度預算散,專項弱。瓶頸現(xiàn)形,組裝不成,項目卡殼,輿論嘩然。話說回來,這也正常,全球競爭中,誰沒吃過虧?印度這波,提醒技術非速成,得一步步熬。
技術合作破僵局
僵局破了,還是得靠合作。中國隊接單,2020年底派人過去,10來號工程師帶工具箱,幾天工夫8臺機器復活,調(diào)試完畢,滾刀轉(zhuǎn)泥漿噴,隧道開挖啟動。效率對比扎心,印度幾個月干不下,中國幾天收拾利索。項目重上軌,2024年3月首段通車,10多公里路,車流順,孟買堵塞緩20%。合作這步,救火又救場,中國售后賺筆,口碑更響。
后續(xù)看,印度沒死心,基建繼續(xù)推,高鐵地鐵還買中國TBM,可外交繃著,2025年子彈頭項目TBM卡中國港,延誤鬧心。沿海公路全線2025年底收官,隧道掘進順利,Mavala號退役拆解,研究數(shù)據(jù)存檔。教訓擺那兒,印度轉(zhuǎn)舵,德里建隧道學院,招生千人,模擬器練手,補經(jīng)驗短板。合作破僵局,不是低頭,是務實,中國技術輸出穩(wěn),印度學著點,聯(lián)合研發(fā)起步。
內(nèi)涵在這兒,技術差距拉大,自力更生得有本錢。中國鏈條全,印度補中游,精密件外包少不了。全球格局,中國盾構(gòu)機出口火,2024年50臺訂單,印度成活教材。合作共贏,印度項目達標,經(jīng)濟提速,GDP貢5%。僵局破,藍圖繪,印度路漫長,中國愿搭橋。話說,基建這事兒,錢砸經(jīng)驗熬,印度這10億,買的不光機器,還有醒腦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