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貼著車窗滑過,薄涼、柔軟,帶著草葉被露水打濕的氣息。
城市的喧囂早已甩在身后,只剩下漸漸清晰的心跳聲,一下一下,引向某個被遺忘已久的角落。
轉(zhuǎn)過最后一道彎,眼前豁然開朗。白墻黛瓦,黑瓦斜坡,層層疊疊的老屋像是一幅靜止的水墨,濃淡相宜,不爭不搶。黃陂大余灣,終于抵達(dá)。
這不是網(wǎng)紅景點(diǎn),不掛霓虹,也不設(shè)闊大的入口。
它就這樣淡淡地坐落在山腳,背靠木蘭山余脈,面朝灄水河,一派安然。
晨光傾瀉下來,曬秋場的竹匾在屋檐下鋪開,紅的是辣椒,黃的是玉米,褐的是豆莢,五彩斑斕卻毫無違和感,像是時間親手織就的一塊織錦,鋪陳著山鄉(xiāng)最實在的生活質(zhì)地。
不知是誰家的鍋灶點(diǎn)了火,柴煙從墻縫間升起,混著炊飯的香氣,在空氣中畫出柔和的弧線。
雞鳴此起彼伏,偶爾傳來幾聲孩童的笑鬧,為這寧靜的古村添了幾分煙火。
腳下是打磨得锃亮的青石板,有著被幾代人反復(fù)走過的溫度。
鞋底摩擦的聲音清晰又悅耳,像是在和這條古老的路打招呼。
巷子狹長,墻面斑駁,徽派老屋安靜地守著年歲。
不遠(yuǎn)處,一陣鑼鼓聲響起,是川劇變臉的表演要開始了。
人群圍成一圈,熱烈而安靜地看著臺上的臉譜一張張閃變,火焰騰起,氣氛一瞬升溫,卻在最后一個謝幕動作里,悄然歸于平靜。
午后的陽光最是溫柔,灑在巷口的石磨上,連苔蘚都亮起了細(xì)碎的光。金黃的玉米粒掉落在籃子里,叮叮咚咚,像是落入歲月的琴弦。
最好的時光,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悄然靠近。夕陽西下時,曬秋場的色彩變得柔和。
站在屋檐之下望出去,遠(yuǎn)處的竹林輕搖,余暉映在黛瓦上,仿佛一切都被染上了金邊。光透過竹匾,投下斑駁光影。那一刻,連空氣都是溫的,像是時間也放慢了腳步。
沒有刻意的設(shè)計,也沒有繁復(fù)的包裝,大余灣只是把自己袒露出來,任人去看、去走、去呼吸、去記得。
它不是讓人來攻略的地方,而是讓人來放下的所在。在這里,節(jié)奏可以慢一點(diǎn),呼吸可以深一點(diǎn),日子可以實一點(diǎn)。
一座古村的意義,不是告訴你它有多古老、多少“必打卡”,而是它能讓你停下腳步,撿起那些城市中丟失的平靜與溫柔。
在大余灣,日子是曬在屋檐下的,是湯鍋里燉著的,是巷子深處悄然開花的,是晚風(fēng)輕拂臉頰時,那一刻不想說話的沉默與滿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