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需要用證據(jù)證明自己是好人,而誣陷者只需要一句道歉就可以全身而退。
近些年來,利用誣陷、訛人的方式敲詐勒索的案件屢見不鮮,可結(jié)果能夠讓好人全身而退的案例卻沒有幾個,不是為了自證清白到處奔波愁白了頭,就是掉入對方的陷阱不得不認責。
近日,央媒就湖南桃源尹先生的案件進行了意見發(fā)表,或許真的有辦法讓自證者走出跳出自證陷阱!
尹先生的案件發(fā)生在9月14號上午,這天湖南省桃源縣的尹先生正騎著摩托車,帶著自己生病發(fā)燒的兒子去往醫(yī)院。
可就在路過一個居民樓門口的時候,視野中突然一個摔倒在地的老人,并且他的腿還在被自行車壓著根本沒有自己能站起來的可能。
好心的尹先生雖然車上后座還有等待送往醫(yī)院救治的兒子,但他也顧不上那么多了,于是趕緊將車停穩(wěn)之后下車將老人身上的自行車挪了過去。
經(jīng)過查看發(fā)現(xiàn)老人的意識還算清醒,于是在叮囑了旁邊的路人將老人送醫(yī)院,之后便帶著自己的兒子匆匆離開了。
可沒想到,自己剛前腳將自己的兒子在醫(yī)院安置好,后腳帽子叔叔的電話就打了過來,聲稱有人報警說尹先生在將老人撞倒之后逃離了現(xiàn)場。
尹先生一聽到這話,心瞬間就墜到了谷底,很明顯,自己這是要被訛了。
緊接著,那名老人家屬的電話也打了過來,不僅態(tài)度非常囂張,張口就是30000塊錢的醫(yī)藥費,并且威脅尹先生如果不給就告自己無證駕駛、肇事逃逸,要走法律程序讓自己負刑事責任。
就算已經(jīng)做好了心理準備,可對方獅子大開口是誰都會受不了,尹先生知道自己現(xiàn)在再怎么結(jié)識都已經(jīng)是無用功了,只要對方一口咬定人是自己撞的,自己就沒有任何辦法。
更是用一句“人不是你撞的那你為什么要扶?”毫無邏輯的說辭瞬間把人懟的啞口無言,難道說世界上有你這種惡人就不能有我這樣的好人了嗎?
尹先生也知道,如今唯一的破局方法就是找到事發(fā)當?shù)氐谋O(jiān)控,于是他便趕忙號召起家里的親朋好友,一同將周邊的所有監(jiān)控都查了個遍。
可糟糕的是,事發(fā)地點剛好是一個監(jiān)控死角,沒有任何一個監(jiān)控可以看到那里,期間老人家屬還一連好幾天都跑到尹先生家里或是兒子所在的病院門口鬧。
這下尹先生不光要照顧自己生病的兒子,還要邊尋找監(jiān)控邊對付這些不速之客,巨大的壓力甚至要把尹先生逼瘋。
經(jīng)過十幾天的折騰,終于在第13天的時候找到了一個極為隱蔽的監(jiān)控,其位置就在老人推車出去的居民樓樓道里,雖然畫面曝光嚴重,但仍然可以當做一個確鑿的證據(jù)。
監(jiān)控當中,清楚地看見老人是自己推著車在出門的時候不慎滑倒,而這個時間尹先生騎著的摩托車還未到達此地,更別說兩車相撞的可能了。
證據(jù)確鑿之后,老人家屬那丑惡的嘴臉很快就被掩蓋了起來,最終只留下一句道歉就草草結(jié)束了此事,別說賠償了,最后連真心實意的道歉都沒有。
然而類似的離譜事件每年都會上演,有的可能會被報道出來,而更多的卻是我們不為所知的,那為什么被冤枉的總是那些愿意幫助他人的好人,難道好人天生就該被利用嗎?
從法律上來講,應(yīng)該是誰主張誰舉證,而案件中的老人與家屬一口咬定是尹先生撞的,那應(yīng)該是他們拿出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闡述,那為什么卻要無辜者自己找能為自己洗刷冤屈的證明呢?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自證陷阱”而他們也沒有走法律途徑,自當是民事矛盾自行解決。
如果最后尹先生沒能找到那個躲在隱蔽角落的監(jiān)控,恐怕就真的只能老實認栽,將醫(yī)藥費付給對方。
又因為誣陷者并沒有直接對受害者造成損失或是傷害,最后大多數(shù)只會留下一句隨口的道歉,而很少一部分人會想到要求對方賠償或是走法律程序為自己正名。
更有有心的惡人,其目的就是為了撈錢,目標也是看起來比較老實和好欺負的人,這種方法不僅能快速獲得高額的賠償款,還能在謊言被拆穿后全身而退,沒有任何損失。
正是這種毫無后顧之憂的“賺外快”方法,讓哪怕本無此意的人也能夠在貪念的驅(qū)使下,臨時起意給對方設(shè)下陷阱,讓對方難以自拔。
9月30日,包括央廣網(wǎng)在內(nèi)的數(shù)個央媒借用尹先生的案例對自證清白一事進行了批斗。
央媽親口說到,讓救助者自證清白而不是讓誣陷者拿出證據(jù)這件事本身就是顛倒黑白,如果要從根源上解決“扶人難”的問題,最核心的就是讓執(zhí)法者進行介入,這就意味著案件由民事糾紛變成了法律案件,不僅能讓不法者知難而退,更直接保障了助人者的公民權(quán)。
央媽在文章中還直接列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典》中的“好人條款”: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只有當懲戒的劍和保護的盾同時出現(xiàn),才能讓敲詐者畏懼敲詐、讓善意者仍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
好心人永遠都不應(yīng)該成為社會上被謀害的對象。
如果讓“敢不敢”的良心問答變成“扶不扶”的糾結(jié),那么社會上愿意伸出援手的人便終將不復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