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lǐng)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張逸 報道 | TOP電商
賈國龍刪文認輸后,西貝終于降價了。
突然降價,西貝自救
10月1日一大早,全國西貝門店都亂成一鍋粥。
這一天,,網(wǎng)友們一邊看笑話,一邊在討論:降價能救西貝嗎?
從北上廣到二三線城市,幾乎所有西貝門店都在“緊急換價”。
這次調(diào)價幅度不小。
比如,草原嫩烤羊排從119元降到99元,立減20塊;黃米涼糕從29元降到26元,雖然只便宜3塊錢,但好歹有動作;
圖源:微博
胡麻油炒雞蛋降幅最大,從43元直降到33元,跌了整整23%;五種番茄酸湯莜面魚魚,從29元砍到23元,降幅也有20%。
更有意思的是,“21元饅頭”的傳聞再度被搬出來調(diào)侃。
網(wǎng)友喊話:“是不是那臉盆大的21塊錢饅頭也要降價了?”
店員只好無奈解釋:“沒有,那種饅頭已經(jīng)停售了,跟3塊9的小饅頭完全不是一個東西?!?/strong>
這句話再次點燃了吐槽氛圍:消費者心里想的根本不是大小,而是對“貴”的敏感。
事實上,這并不是西貝第一次嘗試“自救”。
9月24日,剛剛爆發(fā)“預制菜風波”時,西貝推出了“請您吃飯”活動,承諾到店就送100元代金券。
圖源:西貝
但規(guī)則復雜:代金券不能當餐用,必須下次堂食才行。
結(jié)果本想用來討好顧客,反而被罵“套路滿滿”。
問題是,這一刀切式的降價,真的管用嗎?
此前,西貝發(fā)布致歉信,宣布10月1日前,全國西貝門店將完成相關(guān)整改調(diào)整。
有網(wǎng)友爆料稱,西貝全國門店對菜品進行大幅調(diào)價,幅度達20%至40%。
然而,9月29日的畫面有些事與愿違:西貝某門店:餐廳有43張桌子,中午12點整,正是飯點時間,結(jié)果只坐了5桌客人。
餐廳員工透露,最近“廚師長天天開會,有時候連午休都沒了”,總部天天布置新要求,門店天天忙整改,但客流就是上不來。
除了菜品,很多老顧客還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餐桌上的沙漏沒了。
過去,西貝桌上擺的沙漏成了它的標志性符號:承諾“25分鐘上齊所有菜品”。
這本來是西貝強調(diào)高效率的方式。如今,沙漏悄悄撤掉了。
員工表示:既然要現(xiàn)炒,就沒辦法保證出菜速度。
看似合理,但消費者聽到的潛臺詞卻是:“以前承諾的效率沒了,現(xiàn)在還要你們多等?!?/p>
降價了,整改了,承諾也收回了。
可顧客的反應依舊冷淡。有人覺得終于等來誠意,也有人直言“西貝不值得再試一次”。
圖源:微博
輿論場上的評價更尖銳:“你不是突然變好了,只是被逼著低頭?!?/p>
這一幕很諷刺。西貝在國慶節(jié)這個餐飲旺季,選擇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調(diào)價自救,本該迎來客流回暖,但現(xiàn)實卻是“場面熱鬧,生意冷清”。
降價的確讓人看到了誠意,卻沒能贏回最重要的東西——信任。
成也中央廚房,敗也中央廚房
為什么會走到今天?
答案藏在西貝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中央廚房”。
自2016年起,西貝的模式是“中央廚房預處理 + 門店簡單加工”。
70%的食材在工廠就切好、腌好、分裝好,門店只需“組裝”。
這讓它在2024年沖上近400家直營店,單店營收均值1500萬,堪稱效率奇跡。
但風光背后,是逐漸喪失的“現(xiàn)做能力”。
西貝某店廚師無奈說:“后廚更像車間,肉是腌好的,菜是切好的,醬汁是配好的,拿鍋里翻兩下就行?!?/strong>
圖源:小紅書
當“費大廚”用“現(xiàn)炒”打出12小時排隊的火爆,當“太二”用“活魚現(xiàn)殺”讓翻臺率暴漲,西貝還沉浸在中央廚房的老邏輯里,結(jié)果在消費升級面前徹底落伍。
更要命的,是“性價比”危機。
2020年兩次漲價,收茶位費;2021年再陷貴價爭議;2024年預制菜風波徹底引爆信任崩塌。
消費者的心理是:花高價,結(jié)果吃到的不是現(xiàn)做,而是“加熱”。這就是“欺騙感”。
對此,有人直言:如果客流繼續(xù)下滑,西貝2025年營收可能跌破50億,退回2020年的低谷。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它喊出的“十年千億營收、2026年IPO”徹底懸了。
當初2022年,賈國龍還豪言:IPO是生死線。2023年西貝營收創(chuàng)下62億歷史新高,看似走在正確軌道上。
但現(xiàn)在,危機像一記悶棍,把西貝打回原形。
轉(zhuǎn)型機會,還來得及嗎?
其實,西貝并非沒有機會。
早在2021年,賈國龍就試過預制菜零售品牌“功夫菜”,但因為口感問題失敗了。
那時候如果能明確劃分:門店堅持現(xiàn)做,預制菜走零售渠道,或許不會有今天的信任危機。
更何況,西貝本來就有條件。
2015年投入2億建中央廚房,冷鏈全程可溯源;80%的食材可追蹤;供應鏈標準化水平極高。
這些,本來是支撐“雙軌模式”的絕佳條件。
但賈國龍偏偏執(zhí)著于“高端餐飲無預制”的標簽。等到風波爆發(fā),想補救,已經(jīng)被輿論推到墻角。
圖源:小紅書
眼下,他能做的,就是徹底透明,把“預制”和“現(xiàn)做”坦誠標出來,讓消費者選擇。否
則,任何降價都只是“頭痛醫(yī)頭”。
西貝已經(jīng)開始了一些動作:羊肉串現(xiàn)切現(xiàn)烤、兒童餐現(xiàn)炒。
但這帶來更大挑戰(zhàn):
工作量倍增;食品安全管控難度加大;300多家門店的管理水平要全面升級。
這不是一場小修小補,而是一次徹底的“供應鏈重構(gòu)”。
更殘酷的是,賈國龍的個人形象也受重創(chuàng)。
從“硬剛羅永浩,要打官司”,到微信群里說要“向胖東來學習”,再到徹底退網(wǎng)清空賬號,他的態(tài)度在短短半個月內(nèi)來了個“過山車”。
消費者看到的不是“真誠”,而是“慌亂”。
西貝的這場風波,本質(zhì)不是菜貴不貴,而是信任崩塌。
消費者要的很簡單:花現(xiàn)做的錢,吃現(xiàn)做的菜。你要賣預制菜,可以,但必須標清楚、定合理價,不要拿“手工現(xiàn)做”的噱頭來糊弄。
對餐飲行業(yè)來說,這是一堂昂貴的公關(guān)課。
中央廚房不是原罪,欺騙才是原罪;價格不是關(guān)鍵,體驗和透明才是關(guān)鍵。
如果西貝能從“群嘲”中走出來,完成一次徹底的蛻變,它仍有機會成為中國餐飲信任重建的標桿。
但如果只停留在降價和表面整改,那么,國慶這場“突降價”的熱鬧,注定只是曇花一現(xiàn)。
行業(yè)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最新電商行業(yè)資訊,盡在【Top電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