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慷慨是美德,好像見錢就分、見人就幫,就能收獲一大堆感激。
不過誰要是真信了“慷慨無邊天下皆兄弟”,一定要在現(xiàn)實里狠狠摔個跟頭——特別是人到了五十歲以后,真心不建議把節(jié)省當成羞恥,反而要對某些人小心再小心,省錢省力,才不至于栽進坑里,老來落得傷心。
實際上,大方并不是萬能鑰匙,五十歲后不該對這三類人一味慷慨,否則后果真能比身體健康還鬧心!
01
對關系疏遠的親戚,先節(jié)省后明智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但五十歲后,很多親戚就變成“鍍金版小人”。
平時八百年不聯(lián)系,逢年過節(jié)或遇到急事,突然對你熱情如火,嘴巴比蜜還甜,禮物送上來,話說得比歌還好聽。
其實你心里稍微有點數(shù)就知道,這大概率不是因為懷念舊情分,而是有打算求你點好處。
我有個親戚,退休有點積蓄。
結(jié)果親戚圈里誰遇點麻煩都找她借錢、借人情。
開始還覺得自己仗義,久了才發(fā)現(xiàn),十次里有九次是“借了不還、還給臉色看”,最后碰到經(jīng)濟有難,也沒人伸手幫上一把。
人這一生,感情分明才好,五十歲之后,別再對遠親無底線輸出自己的善意。
省下來那點錢,不僅能救自己,還能防住家門口的隱患。
02
對“甜言蜜語”的朋友,節(jié)省是自保
別以為朋友之間就能掏心掏肺,五十歲后你會發(fā)現(xiàn),身邊那些“嘴甜又動手快”的朋友,很多都是打著友情的幌子來薅羊毛。
特別是那些突然對你特別上心,連你的家事、錢事、身體毛病都關心的人,多半是看上你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
你慷慨一點,他就來湊熱鬧,慷慨兩次,第三次就打主意要更大的好處,連你喝水都想插手喝一口。
我有個朋友,年輕時交友廣泛,大方到誰有事都幫忙。
幾年下來,身邊朋友越來越多,真正有事時卻發(fā)現(xiàn),能幫自己的沒幾個,反倒是遇到點風吹草動,身邊一群人都想著怎么讓她出錢出力。
人心涼薄,五十歲以后真的不該再做熱心腸,特別是對那些靠近你就是為了點實際好處的人,節(jié)省錢財、節(jié)省人情,是守護自己的最后底線。
03
對動不動“撒嬌求幫”的后輩,節(jié)省利大于弊
人到五十,最怕的其實是身邊那些親家、侄子、晚輩,一口一個長輩,嘴甜心硬,遇事只會找你撒嬌、賣慘、要好處。你稍微慷慨,他們就習慣了“理所當然”,甚至養(yǎng)成伸手黨的毛病。
你累死累活幫忙,最后他們一邊用完你的資源,一邊嫌你不夠慷慨,甚至轉(zhuǎn)頭拿你的好心說事,變成笑談配料。
我樓上的鄰居,退休后覺得自己幫晚輩就是積德。
結(jié)果幾年下來,每次幫忙都被嫌棄,還有人背后說她“太摳門、不大方”。其實她給的已經(jīng)夠多了,晚輩眼里的標準是“永遠不夠”。
五十歲以后,年紀大了,更應該學會節(jié)省,尤其是面對伸手要幫的后輩,給資源要有底線,給錢給力要有分寸。
這樣晚年才不至于被掏空,自己留住底氣。
結(jié)語
現(xiàn)實很諷刺,人太慷慨并不一定換來一屋子的感謝,反而容易把自己卷進麻煩堆。
五十歲后,務必留幾個心眼,對遠親、嘴甜的朋友、愛撒嬌的晚輩,都要學會“有一說一,錯一停一”。
節(jié)省是明智,不慷慨是底氣,別再用善良做拿去賣的標簽,保住自己的幸福和晚年才是王道。
如果不懂得守住自己的界限,說不定哪天就成了別人茶余飯后的笑料,那才是真的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