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下方小程序直通《幫幫團》
前段時間,演員劉濤的“媽祖變裝”驚艷全網,獲得近2000萬的點贊。時至今日,媽祖“留下”的妝造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持續(xù)散發(fā)著獨特魅力。今天的《花樣福建,上頭》,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發(fā)髻如舟:承載漁家女無數祈愿
相傳媽祖生前為了表明自己心許大海,立志要救助更多漁民,便設計了“媽祖髻”,發(fā)髻是舵,銀勺為錨,銀釵立作桅桿,雙槳在鬢邊搖曳,青絲高束為帆。
“媽祖髻”由多個元素組成,寓意吉祥如意,以及親人平安歸來的美好祝愿。
自古以島為家的人們,男人出海捕魚,女人在家理事。為了祈禱媽祖保佑出海的親人平安歸來,湄洲女們梳起了“媽祖髻”,從少女到人婦,發(fā)髻承載了漁家女子對出海親人最質樸、最深切的牽掛。
身著信仰:藍紅黑中蘊藏不同含義
與“帆船頭”相伴的,是同樣蘊含深意的“媽祖服”。藍與紅、黑,簡單的色彩背后,藏著媽祖救難的故事,也系著漁家兒女最深的牽掛。
天后藝術團工作人員 薛風梅
藍色代表大海,紅色代表吉祥,黑色代表思念。相傳媽祖在海上救助漁民時,穿著紅色的褲子,在救助漁民之后褲子被海水打濕,看上去像黑色,久而久之就演化為上紅下黑的款式。
薪火相傳:
讓非遺融合現代審美 鼓勵傳承
2022年,湄洲女服飾發(fā)飾被列為福建省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今的湄洲女頭飾服飾都進行了改良,僅需10分鐘就能get“媽祖同款造型”!演員劉濤前段時間的變裝造型,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媽祖文化創(chuàng)新的一面。
從當代視角看,湄洲女的“媽祖髻”妝造更多展現的是一種象征意義。而正是其背后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展現出傳統(tǒng)發(fā)髻的獨特之美,讓獨屬于湄洲島的漁女風采得以延續(xù)流傳。
這個國慶假期,天妃故里還將舉辦沉浸式非遺游園活動,帶您感受千年傳承的獨特魅力。當古老的發(fā)髻在現代的陽光下熠熠生輝,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湄洲女的風采,更是一個民族面向大海,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福建電視臺綜合頻道《幫幫團》
每晚18:00-19:30播出,
敬請關注!
如需幫忙,
可撥打我們的欄目熱線
0591-38280880
或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