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花了一周時間,看完了《窮查理寶典》這本書。
老實說,剛開始看這本書時我是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以為它是一本成功學雞湯書籍,尤其是在看到第一部分其他人對芒格各種夸贊時,差點棄書。
不過從第二部分起,這本書的亮點就越來越多了,全是實打?qū)嵉母韶?,沒有雞湯,只有芒格多年的人生經(jīng)驗分享。
在這本書里,芒格主要講了四部分內(nèi)容:多元思維模型的作用,人類誤判心理學的運用,投資選擇以及個人品質(zhì)在事業(yè)上的影響。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芒格對普通人賺錢的忠告,他說:“僅僅擁有知識,并不能保證你們獲得財富。事實上,對很多人來說,不斷追求知識而忽視行動,可能是阻礙他們致富的最大障礙?!?/p>
芒格本人一直是鼓勵多讀書的,但他也指出了很多人存在的讀書誤區(qū):認為只要不停讀書學習就可以成長,就可以致富賺錢。
現(xiàn)代社會一個普遍現(xiàn)象是:許多人擁有知識,卻無法把這些知識轉(zhuǎn)化為財富。他們看大量書籍,學習財經(jīng)知識,然而財富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
因為僅僅擁有知識并不意味著擁有能力,在知識不能被有效運用前,它并不能給你帶來任何改變。
那么如何讓知識真正為自己所用,讓讀過的書化為財富呢?
芒格給出的方法非常簡單:學到就立馬行動。
這六個字其實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有異曲同工之妙,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一回事,只有知道并做到,才是真正的成長改變。
別小看這六個字,很多人都是只留在了學到的層面,忽略了行動二字,所以才會看很多書卻沒有什么改變。
就拿如何擁有第一桶金來說,我在芒格建議下采取了行動,最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書中芒格給出的第一個建議是:減少物質(zhì)需求,就是在你的生活中別擁有大量愚蠢的需求——你不需要很多物質(zhì)的商品。
如果你僅僅讓這句話在大腦里過一遍,那么它對你的生活起不到任何作用。
正確的做法是,現(xiàn)在立馬審視你的生活,看看哪些東西是你沒必要購買的,標記下來此后不再購買。
我在看到這第條建議時,檢查了自己的生活,發(fā)現(xiàn)自己特別愛買飾品玩意,幾乎每次逛街都會忍不住買一堆飾品小玩意,實際上這些東西買回來后就落了灰。
不算賬不知道,核對了消費清單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每個月買飾品玩意都要花四五百,一年就是五六千。
看著消費清單,我一下子清醒了,我們總被商家的廣告影響,以至于看不清自己的真正需求,其實我們的生活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物質(zhì)。
芒格給出的變富第二條建議是:避免欠款,不要提前消費,不要欠信用卡。
資本為了讓我們擁有更多消費能力,提供了各種借貸軟件,一旦我們養(yǎng)成了提前消費的習慣,就很難存下錢。
現(xiàn)在看看你開通了哪些提前消費的軟件,立馬關(guān)掉,不要進行任何提前消費。
知識是指導行動的,學到了立馬行動才是有效學習。
芒格給出的第三條變富建議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進行投資。
對于我目標的知識儲備來說,我不太懂股市的投資,但我學會了3+3+4理財法。
按照這個理財法,我會把每月工資分成三份,三成用于日常開銷,三成用于臨時資金儲備,剩下的四成存入銀行。
依靠這個方法,我告別了以前的月光族,手里也有了一筆小小的存款。
這些都是知識的有效應(yīng)用,我學到了并應(yīng)用到了自己生活中,知識變成了我的財富。
曾經(jīng)有個年輕人問芒格:“我要怎樣才能變得和你一樣富有呢?”
芒格回答:“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從前更聰明一點。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wù)。慢慢地,你會有所進步,到最后——如果你足夠長壽的話——大多數(shù)人得到了他們應(yīng)得的東西。”
比從前更聰明就是通過學習掌握智慧,完成任務(wù)就是去付出行動。
知識的價值不在于你學到了多少,而在于你用它做了什么?
學習的盡頭沒有止境,你永遠無法掌握所有的知識,一個有用的知識點,轉(zhuǎn)化為持續(xù)行動,遠比學習一堆理論知識有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