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36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8分鐘
把教育比作奔流的河,從頂層設計的“源頭”到師生實踐的“河床”,總得有群人站在中間——他們不是居高臨下的“掌舵者”,也不是隨波逐流的“漂浮者”,而是穩(wěn)穩(wěn)托住水流、讓教育初心精準抵達的“擺渡人”。這群人,便是學校中層。
談及學校治理,人們常聚焦校長的戰(zhàn)略眼光、教師的課堂智慧,卻易忽略中層這根“承上啟下的脊梁”。可若沒有中層把“上面千條線”織成“下面一張網(wǎng)”,再美好的教育藍圖,也難落地成滋養(yǎng)學生的土壤。
今天,便來聊聊學校中層的“三重叩問”:何為,為何為,如何為?
1
何為中層:
是“轉換器”而非“傳聲筒”
是“粘合劑”而非“隔離墻”
提起學校中層,有人會說“不就是管著幾個部門、傳達校長指令的人嘛”。這話,只說對了一半。若把學校比作一棵大樹,校長是扎根土壤的“主根”,決定生長方向;教師是向陽而生的“枝葉”,孕育教育果實;那中層,便是連接主根與枝葉的“樹干”——既要把根須吸收的養(yǎng)分(頂層政策)輸送到每片葉子,又要把枝葉感知的風雨(師生需求)反饋給主根。它的角色,可不是單向傳遞的“傳聲筒”,而是充滿智慧的“轉換器”、“聯(lián)結者”“粘合劑”。
1. 是頂層設計的“解碼者”:讓“抽象藍圖”變“具體路徑”
校長提出“構建素養(yǎng)導向的課程體系”,這是方向;可怎么建?哪些課程要保留,哪些要新增?如何協(xié)調各學科課時,又如何培訓教師落地?這些“細節(jié)題”,恰恰是中層的“必修課”。
陶行知先生曾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表攲釉O計再完美,若沒有中層把“大理念”拆解成“小步驟”,把“抽象要求”轉化為“可操作方案”,就容易變成“掛在墻上的口號”。
中層的“解碼”能力,讓學校各項計劃實施從“設想”走進“日?!?。中層的“解碼”,不是簡單的“翻譯”,而是帶著教育思考的“再創(chuàng)造”。
2. 是師生需求的“聯(lián)結者”:打通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有位班主任說:最怕遇到“只對上負責”的中層。這樣的中層,其實是把自己變成了“隔離墻”。真正的中層,該是師生與學校之間的“橋梁”:既能聽得到教師辦公室里的“吐槽”,也能看得見學生走廊上的“困惑”,更能把這些聲音“有溫度地傳遞”、“有策略地解決”。
中層的“聯(lián)結”,是讓教育服務“貼著師生走”,不是坐在辦公室里“等問題”,而是走到師生中“找答案”,讓教育的溫暖,不缺席任何一個細節(jié)。
3. 是團隊活力的“粘合劑”:讓“各吹各號”變“同頻共振”
學校里,教務處要抓教學進度,德育處要搞活動,總務處要保后勤——若各部門“各管一攤”、“各掃門前雪”,就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問題、矛盾。這時,中層的“粘合劑”作用就凸顯了。
《論語》有云:“君子和而不同?!敝袑右龅模褪窃凇安煌敝姓摇昂汀保罕热缃虒W主任和德育主任一起商量“如何把德育融入課堂”,讓活動不擠占教學時間;后勤主任主動問“下周有公開課,需要提前檢修多媒體嗎”,讓保障走在需求前面。
某校長說,他們學校的中層團隊有個“每周碰頭會”,不是匯報工作,而是“吐槽困難”——“我這邊缺個打印機”“我那邊需要兩個志愿者”,大家當場協(xié)調、互相幫忙。久而久之,“各吹各號”變成了“同頻共振”,“共慧共贏”、“報團取暖”,團隊的凝聚力,就這樣在中層的“搭臺”中慢慢聚起來了。
2
為何為中層:
為“立德樹人”守好“中間段”
為教育未來筑好“承重墻”
為何無人愿意當中層?壓力大??梢凰鶎W校的質量,不是“校長一個人好”就能決定的,也不是“幾個名師強”就能撐起的,而是要看“中層”穩(wěn)不穩(wěn)。中層的“為”,不是為了“官”,不是為了“面”,而是為“立德樹人”守好關鍵一環(huán),為教師成長搭好階梯,為學生未來鋪好道路。
1. 為“立德樹人”守好“中間段”:避免教育目標“懸空”
校長定了“培養(yǎng)有責任感的人”的目標,可怎么讓這個目標走進課堂、走進活動?若沒有中層去推動、去監(jiān)督,目標就會變成“空中樓閣”。就像蓋房子,頂層設計是“圖紙”,教師實踐是“磚瓦”,中層就是“承重墻”——若承重墻不牢,房子再漂亮也會塌。
2. 為教師成長搭好“腳手架”:讓“好老師”從“少數(shù)”變“多數(shù)”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可再好的教師,也需要成長的“土壤”。校長說“要培養(yǎng)骨干教師”,可怎么培養(yǎng)?誰來組織培訓?誰來搭建展示平臺?這些“落地事”,都要靠中層。
中層的“為”,不是“指揮”,而是“幫扶”;不是“挑剔”,而是“賦能”。就像上海建平中學馮恩洪校長說的:“教師的成長,是學校最好的成長?!倍袑?,就是教師成長的“腳手架”:為新手教師“引路”,為中年教師“搭臺”,為老教師“賦新”。比如組織“師徒結對”,舉辦“教學沙龍”,推動“跨學科教研”,…正是這些“小事”,讓“好老師”從“少數(shù)”變成了“多數(shù)”,讓學校的教育質量有了“源頭活水”。
3. 為學生未來鋪好“墊腳石”:讓每個孩子都能“發(fā)光”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蓪W生的需求是多樣的,這些“個性化需求”,光靠校長和班主任很難全覆蓋,需要中層牽頭搭建平臺。比如德育處組織“社團文化節(jié)”,心理輔導中心開設“悄悄話信箱”,教務處推出“分層作業(yè)”等等。
這便是中層的“溫度”:他們或許不是直接教學生知識的人,卻是幫學生“找到自己”的人;他們做的或許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卻是讓學生“發(fā)光”的“墊腳石”。中層的“為”,就是讓這份“溫度”,落到每個師生的身上。
3
如何為中層:
以“專業(yè)”立腳,以“溫情”暖心,以“擔當”開路
知道了“何為”、“為何為”,更要知道“如何為”。中層的工作,不是“有權就好做”,也不是“埋頭干就行”,而是要“懂專業(yè)、會溝通、敢擔當”。得是個“多面手”,要有“金剛鉆”,既能扛得起壓力,也能暖得了人心;既能守得住原則,也能破得了難題。
1. 煉就“專業(yè)硬功”: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能”難承“重”
有句話說得好:“外行領導內(nèi)行,越領越外行。”中層若沒有專業(yè)能力,不僅服不了眾,還會耽誤工作。中層的“第一要務”,是煉就“專業(yè)硬功”。
一方面,要“鉆業(yè)務”:教學部門的中層,要常進課堂聽課,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德育部門的中層,要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德育方法;后勤部門的中層,要懂安全規(guī)范、會資源調配。專業(yè)夠硬,說話才有底氣,做事才有章法。
另一方面,要“善學習”:現(xiàn)在教育改革快,從“雙減”到“核心素養(yǎng)”,從“智慧校園”到“跨學科教學”,中層若不學習,就會跟不上節(jié)奏。中層的“專業(yè)”,不是“天生的”,是“學出來的”、“練出來的”;不是“用來炫耀的”,而是“用來干事的”。
2. 善用“溝通軟藝”:既要“對上負責”,更要“對下用心”
中層夾在“上”和“下”之間,溝通是“必修課”??珊芏嘀袑尤菀追敢粋€錯:只想著“對校長負責”,卻忘了“對師生用心”。比如校長布置了“迎檢任務”,中層就急著催教師填表、交材料,卻不問“教師有沒有時間”“會不會做”——這樣的溝通,很容易引起反感。
真正的溝通,是“換位思考”。對上級,要“講真話”,不是“報喜不報憂”,而是把師生的真實需求、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客觀反映,幫校長做“正確決策”。對下級,要“聽心聲”,不是“發(fā)號施令”,而是多問“你覺得怎么做好”“需要我?guī)褪裁础薄?/p>
溝通中,還要善用“細節(jié)”。比如記住教師的生日,發(fā)一句祝福;看到學生進步,說一句鼓勵;甚至教師加班時,遞一杯熱水——這些“小事”,比“大道理”更能暖人心。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strong>中層的“溝通”,不是“技巧”,而是“真誠”;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為了凝聚人心”。
3. 扛起“擔當鐵肩”:在“矛盾前”不回避,在“困難前”不退縮
教育工作中,難免會遇到矛盾和困難。這時,中層不能“躲”,也不能“推”,要敢“扛責任”,啃“硬骨頭”、“有擔當”。中層的“擔當”,不是“喊口號”,而是“關鍵時刻站出來、干起來;不是“追求名利”,而是“對得起自己的崗位”。
中層,沒有校長的“光環(huán)”,沒有教師的“掌聲”,卻在學校的“夾層中”默默堅守。他們是“解碼者”,讓政策落地;是“聯(lián)結者”,讓師生同心;是“擔當者”,讓困難讓路。他們的“何為”,是角色的定位;“為何為”,是初心的堅守;“如何為”,是行動的答卷。
愿每個學校中層,都能做“穩(wěn)穩(wěn)的擺渡人”,把教育的溫暖,一程又一程,送到每個孩子的心里去,送到成功的彼岸。
這,便是中層最動人的“價值”,也是教育最堅實的“力量”。
作者:汪作全
單位:山東省嘉祥縣臥龍山街道明德小學校長,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先后榮獲縣優(yōu)師,縣教學能手等光榮稱號,主持省,市級課題各一項。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fā)】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編制與學校高質量特色發(fā)展·專題八講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fā)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高級研修班(科研能力、論文撰寫與成果發(fā)表專題研修)
編輯|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