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韓寒監(jiān)制、黃渤、范丞丞、殷桃等主演的《浪浪人生》在國慶檔上映。這部被打上輕喜劇溫情合家歡印記的影片,在空間上還原了一座具有閩南風情的晉江小鎮(zhèn),借由一家五口人遭遇諸多危機的生活樣本,展現了家人之間的情感牽絆,也為漂泊在大城市的倦怠青年提供了別樣的治愈感。
影片沒有把故事處理成近年來比較常見的以“小鎮(zhèn)青年”為主人公的“倦歸”題材,而是把所有觀眾都當作了“倦歸青年”,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釋放對父輩的怨念、對女眷的同情,達成和自己、和生活的諒解,驀然回首,家中的小樓永遠是躲避臺風溫暖又安全的港灣。
愛拼才會贏的閩南海洋文化內核
故事的核心人物和基本要素來自國內80后作家、非虛構寫作倡導者蔡崇達以自身經歷為題材的故鄉(xiāng)三部曲《皮囊》、《命運》和《草民》?!镀つ摇肥巧⑽募?,《命運》是《長篇小說》,《草民》是中短篇小說。這三部體裁不同的系列作品以其鮮明的閩南地域文化屬性和寵辱不驚的敘事調性,建構起福建泉州東石小鎮(zhèn)的特色空間。
蔡崇達“故鄉(xiāng)三部曲”《皮囊》、《命運》和《草民》
影片首先就是對這一由文字打造的小鎮(zhèn)空間在景觀造型上的形塑和復原。黃榮發(fā)家的自建房,海邊的加油站,灘涂上的風景,家家戶戶都有的佛堂神龕,裊裊不絕的香火供奉,龍舟大賽的激烈盛況,“玉樹琪花香作錦,水光山色翠連云”的古厝對聯(lián),都是獨屬于閩南在地文化的視覺奇觀。
主人公黃榮發(fā)(黃渤飾)曾經是位混江湖的“大哥”,投資加油站后血本無歸,只得出海跑船掙錢,全家人也幫著一起打工還債。不料,他跑船時受傷跌倒,查出心臟病還得動手術,黑中介遲遲拖欠工傷賠償金,這一切都讓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黃渤 飾 黃榮發(fā)
黃榮發(fā)的人生是不斷迎接風浪的人生:“每次我想要站起來,就一個浪頭過來把我拍倒。”然而,家人之間的兜底支持和鼓勵成為了彼此前往的助力,將悲情人生升華為“不能因為害怕風浪,就不出海”這一樸實而有力的生命觀。哪怕在浪里跌倒無數次,閩南海民都可以頑強地撐下來,在命運手里贏一次。
致敬草根英雄的青春傷痛
黃遠達的發(fā)小兼跟班阿小,是黃榮發(fā)結拜兄弟老四的兒子。黃遠達和阿小之間的羈絆,一如他們的父輩。阿小的人物設定參照了原著《皮囊》中的《阿小和阿小》、《厚樸》等篇。
作為小鎮(zhèn)青年,阿小對遠方/城市懷有憧憬,也對去過遠方/城市的人抱有崇敬之心。阿小信奉燃燒青春,活出自我,對生活也有著浪漫化、江湖氣的想像。黃遠達是書稿中塑造的大俠形象,書里的大俠在武功被廢后回鄉(xiāng),這一身份也被黃榮發(fā)主動“認領”。
影片的最后,黃遠達收到了出版社的回信。閃回鏡頭中,他意識到是父親黃榮發(fā)拿著自己的紙質稿,逐字念誦并托人打印成冊后寄給了出版社。這部書稿的名字叫做《香江俠影》,是對逐漸消逝的信義精神的褒獎和哀悼。
鄧恩熙 飾 張美麗
而片尾加油站香港老板(劉德華飾)的出現,既收回了黃榮發(fā)曾在海上替一個香港人跑船的伏筆,也為這段香江俠影“江湖再見”的傳說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像黃榮發(fā)這樣守信、互助、有擔當的草根英雄,是無數海民祖祖輩輩的縮影。他們也曾有過不問結果的青春,也曾有過沖冠一怒的沸騰,也曾滿懷壯志誓要尋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昂J遣夭蛔〉摹保S系民間傳統(tǒng)社會的價值觀依舊深深植根在這片土地。
中式家庭硬核溫情只為治愈城市病
影片圍繞黃榮發(f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經歷,凸顯了家人之間的深厚羈絆,是對傳統(tǒng)中式家庭價值觀的復歸。
影片的燈光采用了偏暖的黃光,奠定了整部電影的溫情底色,大量近景和特寫鏡頭用來表現人物內心沖突。
李嘉琦 飾 黃嬌嬌
常遠 飾 老四
灘涂邊的小鎮(zhèn)里充斥著濃濃的人情味,體現了閩南文化以家族親緣關系為本位的價值序列。
蔡崇達的《皮囊》、《草民》本是以小鎮(zhèn)青年黑狗達為中心視點展開的,通過努力奮斗終于來到大城市工作的黑狗達,發(fā)現自己一直在逃避故鄉(xiāng),而他始終背負的故鄉(xiāng)風物卻成為了他城市病的某種解毒劑。
阿太脫去了她的皮囊,此后來去都自由了。龍舟大賽后不久,黃榮發(fā)也脫去了皮囊,墻上只不過是又多了一張黑白照,又有一位故人變成了面容可親的神明而已。
海民愛拼敢贏、舍生取義的豁達生死觀,也足以為在意義中迷失自我的現代人提供一個別致的航標。在外邊打拼感到累了,倦了,家中的燈火卻永遠會亮起。有人在大浪中離開,就化作神明繼續(xù)庇佑這一方土地。
在生命的終極意義上,更高、更快、更強,未必是更好的。這種對傳統(tǒng)中式價值觀的復歸和宣揚在本質上是對優(yōu)績主義的對抗,盡管沒能完全脫離優(yōu)績主義的藩籬——龍舟大賽還是要贏下來的,加油站還是要擴建的。不過,最后的書稿被退了回來。在生活的浪浪相續(xù)中如何撐下去,由自我來決定生命的意義感,或許已經是影片能夠給出的最好答案。
(常方舟,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常方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