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家蒸饅頭,總喜歡問一句,能不能放點小蘇打讓饅頭更松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順便分享一個孩子愛吃、老人不嫌膩的奶香蜂蜜小饅頭做法。不用復雜技巧,材料也常見,適合日常三餐,尤其是早上來兩個,配碗熱粥,舒服又踏實。
先說重點——蒸饅頭可以用小蘇打,但不是必須,也不是誰都能用對。小蘇打?qū)W名叫碳酸氫鈉,加熱后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確實能讓面團膨脹,看起來更蓬松。但它有個大問題:用多了會有堿味,發(fā)黃,口感發(fā)澀。而且它屬于“快發(fā)”類膨松劑,不像酵母是自然發(fā)酵,對風味和營養(yǎng)都有影響。所以一般建議只在沒有酵母或做老面饅頭時才搭配使用。
咱們今天做的這款小饅頭,主打的是自然發(fā)酵,靠酵母起發(fā),加上牛奶、奶粉和蜂蜜調(diào)出淡淡的奶甜味,吃起來柔軟細膩,回口還有桂花香。家里有小孩的特別適合,不加泡打粉也不用小蘇打,吃得安心。
面粉選中筋就行,超市最常見的那種就可以。300克面粉配3克酵母,比例剛剛好,不會發(fā)過頭也不會沒勁兒。牛奶160克用來和面,比水更有香味,還能讓饅頭顏色更白亮。加上20克奶粉提奶香,30克蜂蜜代替白糖,甜得自然,還不容易上火。
所有材料倒進盆里,直接用手或者筷子攪成絮狀,然后揉成光滑的面團。剛開始可能有點粘手,多揉一會兒就好了。蓋上保鮮膜,放在溫暖的地方醒10分鐘,再揉一次,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更細膩。
接著把面團分成八等份,每一份都用手掌心反復揉搓,搓成圓滾滾的小球。這一步不能偷懶,揉得越實,蒸出來表面越光。頂部抹一點點水,撒上少許干桂花,不僅好看,咬一口還有淡淡花香。
生胚做好后別急著上鍋,要二次醒發(fā)。蓋上濕布或者鍋蓋,放在暖和的地方等個15到20分鐘,看到體積明顯變大、摸起來輕飄飄的就行了。這個過程很關(guān)鍵,醒不到位容易蒸成死面疙瘩。
冷水上鍋,大火燒開后計時15分鐘,關(guān)火后別掀蓋,燜三分鐘再出鍋。這一步是為了防止溫差太大導致饅頭塌陷。揭開鍋蓋那一刻,白白胖胖的小饅頭冒著熱氣,桂花香混著奶香撲鼻而來,光看著就讓人胃口大開。
有人問,能不能加小蘇打讓饅頭更蓬松?其實真沒必要。只要酵母活性夠、醒發(fā)到位、火候掌握好,蒸出來的饅頭一樣松軟拉絲。反而加了小蘇打,可能會破壞牛奶和蜂蜜的風味,還影響顏色,得不償失。
這款小饅頭的做法簡單,材料也不貴,一鍋成本不到十塊錢。周末給孩子做點當點心,上班前蒸一鍋當早餐,省事又健康。剩的放冰箱冷凍,吃的時候拿出來復蒸幾分鐘,口感幾乎不變。
平時我們總想著找捷徑,想靠添加劑讓食物更好看好吃,其實最樸素的方法往往最管用。面、水、酵母,再加上一點耐心,就能做出讓人心里踏實的食物。廚房里的幸福,有時候就是這么簡單。
最后提醒一下,酵母記得別用熱水化開,會燙死菌種。冬天可以提前用溫牛奶激活一下,夏天常溫和面就行。另外,不同品牌面粉吸水性不一樣,牛奶不要一次性全倒進去,留10克左右根據(jù)面團狀態(tài)調(diào)整。
總結(jié)一下,蒸饅頭可以用小蘇打,但更適合特定情況。日常家用,推薦還是用酵母自然發(fā)酵,安全、健康、口感也好。試試這個奶香蜂蜜小饅頭,換個口味,給餐桌添點新意。明天早上吃什么?不如就從蒸一鍋小饅頭開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