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王志軍 陳藝婷
今年國慶長假,當大多數人沉浸在團圓的喜悅和休閑的時光中,武漢漢陽的知音加能站的員工們依然堅守崗位。這座加能站,曾與火神山醫(yī)院一墻之隔,在抗擊病毒的烽火歲月里,它不僅是能源補給站,更被救援隊伍親切地稱為“紅帽子港灣”。
加油機前,他們以標準的手勢迎接每一位風塵仆仆的旅客;便利店里,他們用真誠的微笑服務每一個急需補給的行程。這份節(jié)日里的堅守,正是“紅帽子港灣”溫暖傳承的生動寫照——無論何時,這里始終為前行者點亮一盞燈,溫暖一顆心。
如今,艱難時刻已經走遠,但抗疫精神在這里傳承不息。從全國抗疫先進個人李鄭軍到青春力量李雯、再到“愛心媽媽”李愛民,三任站長,三種風采,同一種信念,讓“紅帽子港灣”的溫暖從未褪色,書寫了新時代石化人的使命擔當。
堅守:為生命加油的油品衛(wèi)士李鄭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武漢。和眾多普通人一樣,知音加能站站長李鄭軍的人生軌跡被改寫。
火神山醫(yī)院工地轟鳴的機械聲在隔壁響起,4000多名建設者晝夜鏖戰(zhàn),加能站成了建設前線的后勤補給站。最開始,李鄭軍帶領4名員工,24小時不間斷為工人燒水、泡面。后來,站內水壺壞了后,他又將自家和鄰居家的燒水壺拿到了加能站,一連燒壞了6個,累計供應熱水200余壺。幾天下來,施工人員都知道,中國石化加能站是能供大家棲息的“紅帽子港灣”。
在那段艱難的時光里,李鄭軍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堅守,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的責任與擔當。他的故事,是無數抗疫英雄默默付出的縮影。今天,當我們回望過去,不禁感慨萬千,正是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構筑起了我們共同的防線。
2025年4月1日,李鄭軍接任中國石化湖北武漢石油蔡甸石油副經理,將知音加能站的接力棒,鄭重地交給下一任站長李雯,并囑咐:“抗疫精神不是口號,是刻在骨子里的責任?!?/p>
知音加能站里,自此燃起一團不滅的精神之火。
擔當:以站為家的青春力量李雯
“‘紅帽子港灣’承載的不僅僅是加油服務,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是挺身而出、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擔當。”97年出生的李雯,身上總是帶著一股年輕人的朝氣與拼搏。
2022年,大學畢業(yè)的她,進入中國石化湖北武漢石油油氣營銷部機關工作,負責營銷數據分析。為了更好適應手頭工作,2024年11月,她到一線加能站鍛煉。
知音加能站是她輪崗的第2站,也是當上站長的第1個站。與其他站點不同,這里是中國石化人抗疫精神的策源地,那種特殊時期凝聚起的團結與奉獻,深深烙印在站里的每一處角落。
接過接力棒后,李雯暗暗發(fā)誓,要將這份精神繼續(xù)發(fā)揚光大,讓抗疫精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頭一次當站長,李雯顯得有些吃力,但她很能吃苦好學。住進站里后,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向身邊優(yōu)秀的站長和同事學習,從優(yōu)化加油服務流程到提升員工服務質量,從組織站內文化活動到加強與周邊社區(qū)的聯系,每一項工作她都親力親為。
一次,大車司機陳師傅從知音站路過,恰逢當天是端午節(jié),為了趕快把貨送完回家,陪家人過節(jié)團圓,他連續(xù)半天開車未進食。正當他進站補充動力加速趕路時,剛進站,李雯就面帶微笑地送上了一掛粽子。
“當時我一身的疲憊瞬間消失。”陳師傅回憶,李站長還貼心的為他添滿了熱水,讓他感受到了中國石化的用心服務。后來,他每次送貨都會進站跟員工攀談解乏,加滿油、添滿水再繼續(xù)前行。
在她的帶領下,知音加能站將溫暖傳遞,仍舊是司機心中的“避風港”。
傳承:給員工帶飯的“愛心媽媽”李愛民
2025年8月8日,李雯因工作原因調任,接手知音加能站的是一位“老石化人”李愛民,她在加能站工作了22年。與年輕人不同,她身上有著歲月沉淀后的沉穩(wěn)與干練。
剛到知音加能站,她就迅速熟悉了站里的各項情況,從油品庫存到設備運行,從員工情況到客戶群體,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面對站里偶爾出現的突發(fā)狀況,她總能憑借豐富的經驗冷靜應對,迅速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她同樣注重與員工的交流,關心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著站里的每一個人。
在帶領團隊時,李愛民注重激發(fā)每個人的潛力,設身處地為大家著想。新員工性格內向,推銷車友卡時總是不好意思開口,李愛民便帶著他一起服務客戶,示范如何用真誠打動對方。一周后,該員工成功售出第一張車友卡,興奮地匯報:“站長,原來主動關心客戶,真的能拉近彼此距離!”
而李愛民對員工的關懷,從不止于工作,守望相助、同舟共濟成為站點里最閃光的瞬間。
“她來了,我就有飯吃了!”站里99年的員工重慶小伙兒張宏偉說,因為不會做飯,他總是天天點外賣,點的次數多了,李站長就注意到了。自那后,每天早上都會帶一份她自己做的早餐,有時是香噴噴的胡辣湯,有時是熱氣騰騰的包子,有時是營養(yǎng)豐富的雞蛋餅,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除了給站內員工帶過早餐,經常有到店里沒吃早飯的客戶,也嘗到過這份定期供應的愛心早餐。有位常來加油的老客戶,有次早上匆忙趕來,沒顧得上吃早飯,肚子餓得咕咕叫。李愛民看到后,立刻回屋拿了一份自己剛做好的手抓餅和一杯豆?jié){遞過去??蛻艚舆^早餐,感動得連聲道謝,此后成了站里的忠實“粉絲”,還介紹了不少朋友來加油。
在知音加能站,李愛民用一份份早餐,傳遞著溫暖與關懷,讓這個小小的站點,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接力:從“戰(zhàn)時”到“平時”,溫暖從未熄滅
真正的精神傳承,永遠在為民服務的具體行動中生生不息。偉大的抗疫精神從不在宏大的口號里,而在每一滴油、每一壺熱水、每一次微笑服務中。
三任站長,三種挑戰(zhàn),同一種精神,他們的故事,在知音加能站交織成一首抗疫精神的傳承之歌。如今,在知音加能站,全國首座加能站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教育基地常年開放,每年接待上萬名參觀者,中國石化的員工們主動擔任著義務講解員。他們用真實的案例、生動的語言,向每一位參觀者講述著那段不平凡的歲月,讓抗疫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fā)芽。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知音加能站的燈火依然長明。這個國慶,當千家萬戶盡享團圓之樂,員工們依然選擇堅守——他們用標準的引導手勢迎接八方來客,用真誠的微笑溫暖每一段旅途,用滾燙的熱水慰藉疲憊的心靈。從抗疫最前線的“紅帽子港灣”到節(jié)日里的溫暖守護,三任站長接續(xù)傳遞的不僅是崗位職責,更是刻進骨子里的奉獻與擔當。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