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舉辦的珠海航展上,有一枚外形極為犀利的導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它正是紅旗-19,當解說員宣布,那攔截高度居然飆到了600公里,現(xiàn)場一下子就炸開了鍋。這個數(shù)字到底代表了啥?
打個比方,差不多就是北京到鄭州的直線距離那么遠。再瞧瞧美國一直引以為豪的“薩德”系統(tǒng),它的最大射高才150公里呢。
可咱們的紅旗-19,攔截空域直接就是它的四倍,這就好比把反導作戰(zhàn)從地面上的近身搏斗,一下子提升到了太空里的精準狙擊。
其驚人的之處就不僅僅在于其能將一枚飛行速度高達20余馬赫的高超音速導彈攔截了而已,面對速度如此驚人的目標,傳統(tǒng)反導系統(tǒng)基本上是毫無辦法,可紅旗-19卻依靠動能撞擊技術,在太空里上演了一場“用子彈擊中子彈”的驚人好戲。
其攔截的彈體可在高達17馬赫的超音速中即可關機,并可對目標的速度、方向、仰角等進行精確的控制,使其可在200公里外就對空中翻轉(zhuǎn)的目標如硬幣般的精準地擊中。
這項技術上取得的重大突破,讓美國耗費千億資金、歷經(jīng)多年研發(fā)的薩德系統(tǒng),一下子就淪為了“老古董”。
紅旗-19之所以具備如此強勁的性能,主要是得益于它在技術層面實現(xiàn)了三大突破。最先選用的是N-15B高比沖固體燃料,它的能量密度比常規(guī)推進劑高出三成,這就像給火箭換上了一顆"超級動力心臟"。
借助了碳纖維的超輕超強的復合材料的打造,使得這款導彈不僅能保持極強的機動性還能將更多的高效的燃料帶上天,讓它的穿插和突破的能力都大大地得到了增強。
而其最大的突破就體現(xiàn)在對高超音速的攔截上,它不再是以往的破片殺傷模式,而是直接將其撞擊的動能殺傷的方式,對高超音速的滑翔彈頭的攔截效率也都提升了數(shù)倍。
借助配套的高性能的氮化鎵的相控陣雷達的遠距離的探測能力,已經(jīng)達到了4萬公里的遠距離,對512個目標都能同時地予以追蹤,從而為攔截系統(tǒng)爭取到了寶貴的預警時間。
不過呢,紅旗 - 19 所具備的意義,可絕非僅僅停留在技術領先這個層面。以紅旗-9B、紅旗-19的有力掩護下,構筑了中國獨有的“三軌反導體系”,既能對低空的戰(zhàn)機實施有效的補漏,又能對高空的戰(zhàn)機掌控其末段的攔截,同時也能對射高超過1500公里的戰(zhàn)機實施大氣層外的中段攔截,這種分層次的防御體系,構建起了從地面直至太空的全方位防護,就像給國家安全罩上了一層"堅不可摧的保護罩"。
可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美軍經(jīng)過一系列的戰(zhàn)略推演,深感紅旗系列的戰(zhàn)略價值,紅旗系列的部署后,美國對華的第一輪核打擊的成功率就從70%暴跌至9%,這也就使得美軍對紅旗系列的戰(zhàn)略價值產(chǎn)生了極大的恐懼感。
伴隨其防空的不斷加強,西太平洋的60%美軍的重要基地已被其所納入其防護的范圍,迫使美軍的主力航母戰(zhàn)斗群不得不把其主要的作戰(zhàn)場所推至2500公里的外海。
讓對手更為頭疼的是,紅旗-19配備了8×8輪式的高機動性底盤,能在短短30分鐘內(nèi)就完成戰(zhàn)斗部署,相比之下,薩德系統(tǒng)不僅需要固定的陣地,還得花上長達6個月的時間來做準備。
隨著紅旗-19技術向?;脚_拓展,未來搭載于055型驅(qū)逐艦的版本或?qū)逊谰€推向第二島鏈。
當導彈防御網(wǎng)絡與東風系列打擊體系結合,中國真正實現(xiàn)了“盾堅矛利”的攻防閉環(huán),從1960年代“640工程”的艱難探索,到如今三軌反導體系的百分百攔截率,中國用實力證明:最好的劍,是讓戰(zhàn)爭永遠不會發(fā)生的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