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迪拜10月2日電 (記者管克江)沙特紅海西海岸,郁郁蔥蔥的紅樹林上方,一座飛橋正在紅色鋼結構樁梁一體機的牽引下逐步延伸?!斑@是中東地區(qū)首次投用樁梁一體機。使用這套自主研發(fā)的智能造橋裝備,我們能在架橋施工的同時保護當地生態(tài)。”沙特紅海拉赫克連接路與跨海橋工程項目經理李偉偉介紹。
樁梁一體機在施工中。中國港灣供圖
沙特紅海地區(qū)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2030愿景”下,沙特正全力打造以“綠色生態(tài)”為亮點的紅海旅游項目,建設擁有50個酒店、1000多座住宅和1個國際機場的綜合旅游新城。
拉赫克連接路與跨海橋項目由中國港灣承建、中交四航局負責實施。項目連接多個旅游島嶼,包括兩座小橋、一座大橋、一座特大橋以及永久路堤等。其中長達2170米的主線橋梁關鍵段落穿越占地約3萬平方米的紅樹林,若按照傳統(tǒng)施工方案,無論是搭設鋼棧橋或采用打樁船進行樁基施工,都將對紅樹林造成不可避免的影響。
通過多方論證,項目團隊提出了“全預制結構橋梁+樁梁一體機”的解決方案。
全預制結構橋梁的方案來自于雄安建設經驗。李偉偉參與過雄安新區(qū)榮烏高速新線建設,當時團隊使用了“F”型梁分塊預制方案,有效提升了效率。在項目三號橋建設中,團隊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減小單榀梁重量,實現了同架橋機的協調配合。“架橋設備就像一位在空中的‘積木大師’”,李偉偉比喻,“它能輕松吊起最重達200余噸的預制梁塊,進行精準拼裝。”
工作人員在現場辦公。人民網記者 管克江攝
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樁梁一體機兩側共有六條“腿”,穩(wěn)穩(wěn)支撐住600噸重的主體設備。前方打樁、后方架梁,然后“伸腿”前行,有條不紊。項目樁梁一體機工作專班組長楊武說:“傳統(tǒng)的造橋技術,一般先打樁,再現澆立柱和蓋梁,然后架設梁板,通過采用新設備,我們成功實現打樁、架梁等功能于一體,施工效率能達到傳統(tǒng)工藝的3到5倍。”為確保作業(yè)穩(wěn)定性,施工方研發(fā)出一套智能控制系統(tǒng),通過12個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各支腿受力情況?!拔覀儾捎枚ň嗖阶叻?,配合液壓微調工藝,將每一步行走距離精確控制在600毫米,最終實現了樁架自動化行走總誤差不超過5毫米的精度?!崩顐フf。
施工現場。人民網記者 管克江攝
李偉偉表示,樁梁一體機專為紅海旅游項目研發(fā),將它命名為“紅海愿景1號”代表了中方對項目的祝愿:“紅海旅游項目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沙特‘2030愿景’對接的標志性項目。我們將積極展現中企能力,為項目順利推進作出自身貢獻?!?/p>
據介紹,自今年6月投用以來,架橋設備已順利完成多個重大節(jié)點:首榀雙T梁架設、首根PHC樁沉樁、首榀預制蓋梁安裝、紅樹林淺水區(qū)緊接的橋梁段落橋面貫通等。按計劃,主體橋梁將于2026年2月合攏。
工人在捆扎預制梁鋼筋。人民網記者 管克江攝
業(yè)主項目高級施工總監(jiān)約翰說:“‘中國智造’裝備不僅提高現場的施工效率,更有效保護作業(yè)區(qū)域內的紅樹林,體現中國企業(yè)的綠色施工理念和社會責任感,在紅海區(qū)域樹立了綠色施工的標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