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P評論是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編者按: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一向以善變、逐利和不成熟的領導風格著稱。近期他對俄羅斯的態(tài)度轉變證明了這一特征。此前,特朗普一直自詡為國際沖突調解者,在俄烏沖突中展現(xiàn)親俄立場,不僅多次施壓烏克蘭在停火談判中讓步,還要求其割讓部分領土以換取?;稹>驮?月,特朗普曾與普京在阿拉斯加“罕見融洽”地會晤,并為這次會晤打出滿分十分。然而一個月后,他便轉換了立場,稱他對普京的耐心正逐漸耗盡,普京“真的令人失望”。9月23日,特朗普又公開諷刺俄羅斯是紙老虎,支持烏克蘭完全收復被俄羅斯占領的領土。
在新一輪巴以沖突引發(fā)的人道主義危機的背景下,美國對以色列的特殊包容引起美國乃至世界民眾強烈不滿。因此,人們難免關注:另一位讓特朗普的調停頻頻失利的內塔尼亞胡,會是特朗普的下一個翻臉對象嗎?
9月26日,《外交政策》雜志刊登丹尼爾·拜曼(Daniel Byman)教授的分析文章,討論特朗普對以色列的態(tài)度是否會發(fā)生變化。文章指出,特朗普本身性情多變,對內塔尼亞胡本身的不忠誠和不夠能干存在不滿,美國的中東政策與以色列利益也并不一致,美國海灣國家盟友施加的壓力,以及MAGA運動中對以色列的態(tài)度存在分歧,這些都會促使特朗普對以色列的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然而,這種變化不太可能是徹底的,而更可能是減少支持和針對具體政策指責。以色列的命運將取決于特朗普對忠誠、成功和個人回報的看法變化。一旦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減少,會讓以色列的對手更加大膽,給以色列造成巨大破壞。
丹尼爾·拜曼(Daniel Byman)
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教授
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tǒng)“美國優(yōu)先”的外交政策中,以色列似乎是個例外——即便其政策偏離美國利益,甚至違背總統(tǒng)本人的個人偏好,仍能獲得支持。以色列領導人樂于談論兩國的共同價值觀,這固然是部分原因,但背后還有其他考量。
以色列在特朗普的核心圈子內擁有眾多支持者,包括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中東問題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邁克·赫卡比,以及許多重要的親以色列捐贈者。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深諳奉承特朗普之道:以色列以特朗普之名命名定居點、稱贊其政績,并通過其他方式迎合他的虛榮心。此外,內塔尼亞胡在國會共和黨人中,以及在??怂剐侣劇AN、Newsmax等親特朗普媒體中,均擁有強有力的支持。這種媒體支持、國會背書與刻意奉承的組合,在關鍵時刻確實為以色列發(fā)揮了作用:今年6月,特朗普決定與以色列聯(lián)手,試圖摧毀伊朗的核基礎設施。
然而,不難想象特朗普對以色列翻臉的場景。這位總統(tǒng)性情多變,一次又一次地與盟友反目。加拿大、丹麥、德國、英國等美國親密盟友,都曾領教過他的翻臉無情。即便多年來一直夸贊俄羅斯及普京總統(tǒng),特朗普如今也轉而批評俄方,嘲諷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并呼吁烏克蘭收回全部領土。
美國的中東政策與以色列的立場也并非完全一致。美國與也門胡塞武裝單獨達成和平協(xié)議,即便該武裝仍在持續(xù)襲擊以色列。在敘利亞問題上,特朗普在美國海灣盟友的慫恿下,夸贊從激進分子轉型為總統(tǒng)的沙拉,并取消對其制裁;而以色列則持續(xù)轟炸敘利亞、支持敘利亞德魯茲人對抗沙拉政府,并占領了此前非軍事化的部分邊境地區(qū)。
加沙地帶尤其容易成為引發(fā)矛盾的導火索。盡管美國曾提出對俄羅斯極為有利的調解方案,包括允許俄羅斯控制其占領的烏克蘭領土、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減輕對俄制裁,特朗普仍指責普京發(fā)動一場無休止且毫無成效的戰(zhàn)爭。在特朗普的支持下,威特科夫曾試圖調解巴以沖突,提出以哈馬斯釋放人質為條件結束戰(zhàn)事。但內塔尼亞胡堅持要求“徹底摧毀哈馬斯”,這一條件對哈馬斯而言幾乎無法接受。
此外,特朗普周四表態(tài)“不會允許以色列吞并約旦河西岸”,且美國提出的加沙計劃包含“推動巴勒斯坦建國”的內容,這些都表明特朗普愿意與以色列的立場保持距離。特朗普多次宣稱自己“應獲諾貝爾和平獎”,而內塔尼亞胡(與普京類似)正成為他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障礙。
特朗普向來青睞“贏家”: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失利,似乎已讓他對普京逐漸冷淡。相反,媒體對“以色列對伊朗發(fā)動出色軍事行動”的正面報道,促使他決定與以方聯(lián)手。但正如軍事勝利能換來支持,軍事失敗也會招致輕視。如今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陷入僵局,還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人道主義危機,招致國際社會的持續(xù)批評。
以色列還讓美國與海灣盟友的關系變得復雜,而特朗普與這些盟友的關系本就十分密切。有報道稱,以色列近期襲擊卡塔爾,該國不僅駐扎著美軍,還曾贈予特朗普一架飛機。這讓特朗普怒不可遏,直言“他(內塔尼亞胡)在坑我”。
此外,內塔尼亞胡也并非始終對特朗普絕對忠誠。2020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后,內塔尼亞胡曾祝賀喬·拜登勝選,這引發(fā)特朗普的猛烈抨擊。他在2021年對記者巴拉克·拉維德表示,自己“看重忠誠”,并認為內塔尼亞胡“本可以保持沉默,他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甚至還補充道“去他的”。
盡管共和黨主流勢力堅定支持以色列,但在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基本盤中,這種支持卻存在分歧。今年7月,MAGA核心人物瑪喬麗·泰勒·格林將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稱為“種族滅絕”;播客主持人塔克·卡爾森甚至在今年提議,美國應“放棄以色列”,讓其自行應對戰(zhàn)爭。特朗普多次證明自己完全掌控共和黨基本盤。若他決定調整對以政策,國會中親以色列的共和黨人可能會收斂支持態(tài)度。
格林是首位美國國會中的共和黨成員,曾公開用“genocide”(種族滅絕)一詞來形容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圖源:路透社
除了格林、卡爾森這類有影響力的人物,MAGA運動本身也公開反對對外援助,而以色列正是美國對外援助的最大受益國。此外,美國年輕人對以色列的支持度尤其低迷:34歲以下成年人中,對內塔尼亞胡及以色列加沙政策持好感的比例不足10%。
特朗普對以色列的翻臉,更可能表現(xiàn)為減少支持和針對具體政策指責,而非徹底轉變立場。即便他對內塔尼亞胡的好感進一步下降,也不太可能切斷雙方的情報合作、軍售及其他核心合作領域。而內塔尼亞胡則表示,以色列在安全問題上絕不妥協(xié),即便面臨孤立也在所不惜。
但以色列面臨的風險依然巨大。美國的援助不僅是資金層面,更具有象征意義。它向敵友雙方都釋放出以色列得到美國全力支持的信號。援助縮減會加劇以色列的國防預算壓力,可能延緩其先進武器系統(tǒng)的采購;而美國對以色列的公開批評,則會讓以色列的對手更加大膽、削弱以色列的威懾力,并使其與追隨美國立場的其他合作伙伴的外交關系變得復雜。
歸根結底,在特朗普執(zhí)政期間,以色列的命運與其說取決于美以共同戰(zhàn)略利益,不如說取決于特朗普對忠誠、成功和個人回報的看法變化。特朗普的過往記錄表明:若他感到被輕視,或盟友的政策阻礙了他追求榮耀,任何盟友都可能成為他發(fā)泄怒火的對象。對以色列而言,這意味著即便雙方擁有深厚的軍事、情報及政治聯(lián)系,也無法保證自己免受特朗普“反復無?!钡挠绊?。
援助縮減、公開批評或交易談判或許算不上美以關系徹底破裂,但每一項都會削弱以色列的威懾力、讓其對手更加大膽,并向其他合作伙伴釋放出美國的承諾可以討價還價的信號。在一個可信度即硬通貨的地區(qū),以色列最重要盟友可能拋棄它這一可能性本身,其破壞力或許不亞于拋棄成為現(xiàn)實。
劉悅|IPP實習編譯
IPP公共關系與傳播中心
審校|劉 深
排版|周浩鍇
終審|劉金程
“IPP全球智庫縱覽”熱門內容
今天,地緣政治意義上的“西方”還存在嗎?
本土和西半球更重要,美國戰(zhàn)略重點有大轉向?
26國大軍入烏,烏克蘭將變成“鋼鐵豪豬”?
關于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chuàng)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臺。IPP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系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chuàng)新和政策咨詢協(xié)調發(fā)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chuàng)新和政策研究平臺,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