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猴痘病毒(MPXV)在全球范圍內(nèi)持續(xù)傳播,尤其是克隆IIb和Ib株的出現(xiàn),讓其傳染性、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顯著上升。截至2025年2月15日,全球已報告超過12.4萬確診病例和272例死亡,波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兩次宣布猴痘為“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呼吁加快疫苗研發(fā)?,F(xiàn)有疫苗如MVA-BN、LC16m8和ACAM2000雖源于天花疫苗,但存在抗體衰減快、免疫缺陷人群禁忌癥以及預存免疫干擾等問題,無法完全滿足當前需求。猴痘病毒屬于痘病毒科,與 天花病毒 高度同源,亟需新型疫苗提供跨保護免疫。
2025年9月30日,一項由南方醫(yī)科大學、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等多家機構合作完成 團隊主導的猴痘疫苗研究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發(fā)表,該研究開發(fā)出一種名為DAM-NP的“二合一”納米粒子疫苗。研究在小鼠和兔子模型中證明,DAM-NP能誘導強勁的體液和細胞免疫響應,即使在有預存免疫的宿主中也有效。更重要的是,單劑量接種即可完全保護小鼠免于致命猴痘病毒攻擊。這一發(fā)現(xiàn)為猴痘防控提供了潛在新工具,也為其他痘病毒疫苗設計開辟了路徑。
DAM-NP疫苗的核心創(chuàng)新在于其結構設計。研究者選擇了猴痘病毒的兩個關鍵抗原:內(nèi)膜病毒(IMV)表面的M1蛋白和外膜病毒( EEV )表面的A35蛋白。這兩個抗原高度保守且免疫原性強,能在恢復期血清中誘導交叉中和抗體。團隊將A35和M1串聯(lián)融合成“二合一”免疫原DAM,并通過GvTagOpti/SdCatcher偶聯(lián)系統(tǒng)不可逆共價連接到自組裝的24聚體鐵蛋白納米粒子(HPF)上。AlphaFold 3預測顯示,這種納米粒子呈球形結構,直徑更大,表面突出棘突,便于抗原暴露和淋巴引流。動態(tài)光散射和負染電鏡證實,DAM-NP顆粒均勻、穩(wěn)定,抗原性完好,能與M1特異性抗體(7D11、M1H11)和A35特異性抗體(A27D7)劑量依賴性結合,親和力比單一DAM高100倍以上。
在BALB/c小鼠模型中,DAM-NP展現(xiàn)出強勁的體液免疫響應。研究使用FH002C佐劑配制疫苗,肌注0.2μg或1μg劑量。首免后14天,DAM-NP組血清中針對A35、M1和DAM的特異性IgG滴度顯著高于DAM組和猴痘恢復期血清,甚至IgG1和IgG2a亞型也更高,提示平衡的Th1/Th2響應。第二次免疫后,中和抗體滴度進一步提升,對VACV-WR的PRNT50達1260-1890,與人恢復期血清相當,比DAM組高5-11倍。新西蘭兔模型中,DAM-NP也誘導更高滴度中和抗體,對猴痘病毒克隆Ib株的抑制是DAM組的4倍。競爭結合實驗顯示,DAM-NP血清優(yōu)先競爭M1表位,增強中和效力。
作為蛋白基納米疫苗,DAM-NP穩(wěn)定、易生產(chǎn),無需冷鏈,適用于資源有限地區(qū)。未來需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驗證持久性和對Ib株保護,并與MVA等比較。但其跨保護機制和單劑潛力,已顯示出成為猴痘專用疫苗候選的實力。面對病毒變異,類似設計可擴展到其他痘病毒,助力全球公共衛(wèi)生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