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供應(yīng)商虧錢也愿意上他直播間,消費者閉眼買也不擔心踩雷,這事聽起來像營銷話術(shù),但最近在董宇輝的“與輝同行”直播間,成了常態(tài)。
商家說,自家產(chǎn)品只賺1到3個點利潤,有些甚至貼著成本出貨。不是被逼的,是自愿的。因為團隊不壓價、不收坑位費,反而對品控要求極高,寧可少賺也不能砸口碑。
有長期合作的商家透露:他們愿意把倉庫里最好的貨調(diào)過來,專門供給董宇輝直播間。哪怕單價低,也認。
為什么?因為量起來了。
朋友一個產(chǎn)品上線,單量沖高,庫存壓力直接緩解,雖然每單少賺幾毛,但整體周轉(zhuǎn)快,算總賬反而更穩(wěn)。
更關(guān)鍵的是,董宇輝這邊不按“最低價”邏輯走。
很多直播間靠砍價制造“便宜”假象,實際是把成本壓向供應(yīng)鏈。但他這邊,價格透明,利潤空間明明白白,商家省去了“虛標—砍價”的游戲,反而能專注做好產(chǎn)品。
消費者也發(fā)現(xiàn):不用比價、不用翻評論、不用等促銷,只要需要,直接下單就行。不是因為便宜,而是因為“信得過”。
有用戶說,現(xiàn)在買別的東西還得看差評,但在董宇輝這里,閉眼入。
背后邏輯其實簡單:品質(zhì)要求高,用料扎實,成本自然高。
原來賣5塊錢的東西,用普通材料;現(xiàn)在還是賣5塊,但換成好料,利潤就沒了。商家愿意這么干,是因為他們看中的不是單場收益,而是長期曝光和信任背書。
有些商品在別的平臺能賣高價,但到董宇輝這兒,價格動不了,還得給傭金。怎么辦?就當是品牌廣告了。用低價換流量,用信任換復購,用口碑換未來。
不收坑位費,是他團隊的底氣。沒有這筆固定成本,商家才敢把真實利潤亮出來,消費者才能買到真正“值”的東西。
還有“閱山河”這類外場活動,基本不掙錢,甚至貼錢。但董宇輝堅持做,因為他把流量分給了各地中小商家。一場直播,可能幫一個地方品牌打開全國市場。銷量起來了,商家自己也能開網(wǎng)店、做復購,形成正向循環(huán)。
網(wǎng)購這么多年,平臺、商家、用戶之間總有博弈。但在這里,三方反而站在了一起:商家愿意讓利,用戶愿意買單,平臺靠信任驅(qū)動。
這不是靠口號喊出來的,是每天選品、控價、溝通、履約一點點堆出來的。
你買的每一件東西,背后都不是“最便宜”,而是“值得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