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知道板栗好吃,但還沒有見過板栗殼,有游客就出于好奇撿了一個,結果這一撿竟給自己撿了個小偷的帽子。
民宿老板稱游客的行為就是偷盜,甚至還指責游客一行人逃票,隨即雙方就因此發(fā)生了沖突,最后游客這邊不僅有人受傷,還要賠償300塊錢,氣不過的游客把這件事發(fā)在了網上,很快就引來民宿老板和景區(qū)的回應,但這件事似乎并沒有這么簡單,所以這中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一個板栗殼300塊錢?
國慶節(jié)前夕,江蘇連云港的官方文旅賬號還在熱情地向世界發(fā)出邀請,視頻里洋溢著秋日的愜意,鼓勵大家來花果山體驗“撿板栗的快樂”,看得不少人心里暖暖的,決定國慶假期就去花果山景區(qū)游玩。
然而真等游客去了現場,卻又上演了另一出戲碼,一個小小板栗殼,竟演變成了一場標價“300元”的風波,這強烈的反差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
故事的起點很簡單,是一位女游客的好奇心,她帶著家人——母親、外婆、弟弟去景區(qū)游玩,途中遇到從未見過的帶刺板栗殼,覺得新奇便撿起一個空的瞧瞧,這本是再正常不過的舉動,卻被民宿這邊瞬間定性為“偷盜”,指控的升級來得又快又猛,讓女游客措手不及。
女游客解釋他們只是好奇撿起來看一看,但民宿老板娘不聽解釋,她咬死女游客一家就是逃票進來偷東西的小偷,這就奇了怪了,她又沒有證據,怎么就確定游客是小偷了呢?
而且最關鍵的在于,這板栗到底屬于誰?一方面是事后有當地博主澄清,景區(qū)里的板栗樹都是自然生長的,屬于公共資源,無人承包,官方的宣傳視頻也間接佐證了這一點。
但另一方面,民宿老板娘卻含糊其辭地暗示這是自家“農民的血汗”,刻意制造出私有財產被侵犯的假象,為后續(xù)的強硬態(tài)度搶占了道德制高點。
緊接著民宿方拋出了第二個指控,誣陷游客一家“逃票”進入景區(qū),試圖將一個微不足道的行為,徹底上升到違法層面,這樣一來游客就從一個無辜的好奇者,變成了理虧的“小偷”和“逃票者”,而這所有的指控,都是在沒有證據的前提下進行的。
很難不讓人懷疑老板娘的動機,尤其是最后在調解下,女游客一家還賠了300塊錢,這是網友最具爭議的一點,什么樣的板栗殼能值300塊錢。
一場實力懸殊的對手戲
任憑游客怎么解釋,民宿老板娘就是不聽,還表示要報警處理,一聽要報警,女游客母親立即拿出手機開始錄像,似乎是想要留下證據,但這也讓這場沖突便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一開始雙方只是在互相吐口水,直到游客母親拿出手機拍攝,民宿老板娘急了,抄起手里洗車的高壓水槍就朝游客母親和外婆臉上呲,這下游客母親生氣了,直接上手推了老板娘,力道并不大,但這恰好給了老板娘發(fā)揮的空間。
她先是停頓片刻,隨即順勢倒地并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自己已懷孕兩月,更驚人的是,她聲稱在沖突中“見紅”,有流產風險,這一連串的指控招招致命,瞬間將對方置于極其不利的境地。
但這場“受害”表演從頭到尾都缺少最核心的物證,老板娘始終未能出示任何醫(yī)院的檢查單,來證實自己懷孕或是受傷,甚至有人指出她當時穿著深色長褲,如何能立即發(fā)現所謂的“見紅”,這讓她的說辭更像是一種博取同情的手段。
與民宿方口說無憑的“傷害”相反的是,有視頻記錄是他們主動發(fā)起的攻擊,老板娘手持洗車高壓水槍,直接噴射對方的老人,起身之后又用手肘擊打女游客的弟弟,后者的醫(yī)院檢查單清楚地顯示為肌肉損傷。
很快警方趕到了現場,民宿老板上來就獅子大張口,索要2000塊錢,最后在調解下,游客這邊才賠了300塊錢的營養(yǎng)品費用,氣不過的他們把這件事發(fā)在了網上,沒有別的訴求,就是要對方一個道歉。
事情很快在網上迅速發(fā)酵,相關評論區(qū)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指控民宿老板,然而就在這時,民宿方站出來回應了,他們稱是游客方先挑釁的,而且雙方在調解后,已經達成協(xié)議不會在網上發(fā)布任何與這件事相關的視頻、文字。
但游客方沒有信守承諾,發(fā)出來的視頻斷章取義,還侵犯了老板娘的肖像權,導致他們受到了網友的網曝,就連民宿生意也被影響了,所以后續(xù)他們將走司法程序處理此事。
此消息一出網友又炸開了鍋,但基本都是不買賬的,板栗又不是民宿老板種的,為什么不讓撿,還扯上農民的血汗,官方文旅都說了能撿,怎么到他們這里就成了私人的?
事后輿論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民宿方終于受不住出來道歉了,只是在道歉聲明中將老板娘的激烈行為歸結為“懷孕情緒不穩(wěn)定”,又一次引起了網友陰陽怪氣的嘲諷。
當信任像板栗殼一樣碎掉
事件在網絡上發(fā)酵后,官方文旅視頻里那句“撿板栗的快樂”,一夜之間淪為全網最大的笑柄,網友們紛紛跑到視頻下方留言,戲稱這是“300元一個”的快樂,他們可不敢去。
景區(qū)的后續(xù)處理雖然看似積極,卻網友并不買賬,工作人員深夜聯(lián)系游客,承諾退還5人全部門票、協(xié)調民宿道歉并對其進行整改處罰,這一系列補救措施,反而讓公眾更加疑惑,為什么這樣一個破壞規(guī)則的“老鼠屎”,能堂而皇之地在景區(qū)入口處經營?
信任的重建遠比想象的要困難,民宿方那份迫于壓力的道歉,并未收獲公眾的諒解,人們看透了其從最初威脅要訴諸法律,到最后歸咎于“情緒不穩(wěn)”的態(tài)度轉變,這種前后矛盾只會加深不信任。
許多網友表示信任已經破產,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撿板栗”的受害者,抵制情緒從這家民宿蔓延到了整個花果山景區(qū),有網友喊話以后都不去玩了。
反而是游客方的態(tài)度,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稱贊,他們明確表示那300元不追回了,那是為母親推人的不當行為承擔責任,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但他們堅持要一個道歉,因為這關乎被誣陷的尊嚴,這次事件的核心是信任與尊重,而非金錢利益,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