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松,1932年生。名李松濤、筆名李松。195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后留校任教。曾任院刊《美術研究》編輯,《美術》雜志社社長。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吳作人國際基金會藝術委員、炎黃藝術館副館長等。
葡萄蔭下紡紗聲
“山妻笑我負平生,世亂身衰重遠行。年少厭聞難再得,葡萄蔭下紡紗聲。”(題《葡萄下說往事》)對于少年夫妻情深意切的往事追憶,那曾經是令人厭煩的葡萄架下紡紗聲,已變得甜美而又苦澀,邈難再尋了。
故居的藤海牽動齊白石剪不斷的思鄉(xiāng)之情:“陰密如云蔽日華,偶聞香氣更思家,借山田野皆藤海,樵牧何曾認作花。”(題《借山館外野藤花》)
齊白石 《紫藤》 1919年
紙本設色 106.5 x 34cm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畫的藤木植物包括紫藤、葡萄、葫蘆、牽?;ǖ?,而最喜紫藤。畫藤難在把糾曲盤繞、分不清理還亂的藤條自然形態(tài)轉化為富有內在活力的繪畫形象。據研究者分析,齊白石筆下的藤類作品經歷過長時期的揣摩過程,到60多歲,才能得心應手。
他在57歲時題《紫藤》一畫,說到他畫藤是受到明代畫家徐渭(青藤老人)的影響:
畫藤不似木本,惟有青藤老人得之。余三過都門,喜畫藤,未知觀者何論。
在學習研究過程,他悟出畫藤的要領是:
青藤靈舞好思想,百索莫解頭緒爽。白石此法從何來?飛蛇亂驚離草莽。(題《畫藤》)
齊白石 《紫藤》1923年
“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法書苑》) 是草書藝術由行筆之變化迅疾而構成的審美意象,是畫家從藤本植物的自然形態(tài)中提煉而來,又重新結構而成的,表現(xiàn)出一種言于運動感的節(jié)奏變化,以蒼勁有力的墨線與紛披的紅花綠葉相互襯托。
明 · 徐渭 草書長卷《春雨詩帖》 局部
齊白石畫藤受徐渭和吳昌碩的影響,而徐、吳二人的筆墨因素不同,審美趣向各異。徐渭是行草書大家,筆墨恣肆縱放,與陳道復共同開創(chuàng)大寫意花卉畫。
吳昌碩的書畫則得力于石鼓文和金文,畫風厚重雄強。齊白石從兩人的藝術取法、融會。色與墨、蒼與潤、剛與柔諸矛盾因素的結合,在他們畫藤作品中得到了統(tǒng)一與和諧。
齊白石 《藤蘿蜜蜂》 1948年
紙本設色 185.7 × 33.6cm
胡佩衡在文章中記述過1927年春天,他陪齊白石同去中山公園,“我們忽然發(fā)現(xiàn),藤花滿架而藤葉尚未長出。他看了半天說:‘南方的紫藤是花與葉齊放的,北方是先花后葉,別有風趣?!?歸家后,他乘興畫下在公園中所見的景象,滿架藤花低垂,而葉子剛剛發(fā)芽。齊白石認為畫得很能表現(xiàn)公園里藤花的特點,但是沒有葉子遮掩太費經營。嗣后他畫紫藤,仍然畫南方生長的花葉齊放,可以前后穿插、多變化的紫藤”。(《齊白石畫法與欣賞》)
齊白石 花卉四屏之《春藤蜜蜂》 1936年
紙本設色 134.5 x 33.5cm
齊白石有一首《葡萄藤蟲傷》:“紫乳蒼莖苦蝕侵,蠹牙如斧大蜂針;漢家廣地今何似,何況山家一架藤!”由葡萄藤為蟲所傷,聯(lián)想到強敵侵略,國土不全的社會現(xiàn)實,拳拳憂國之心溢于字里行間。
齊白石 《葡萄松鼠》 無年款
紙本設色 88.5×29cm 北京畫院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