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寫心
——齊白石與汪亞塵的金石情誼
1922年春天,上海新華藝專教務長汪亞塵,經(jīng)陳師曾引薦,首次叩響了齊白石暫居的寓所。時年58歲的齊白石剛結束"衰年變法",其大寫意畫風在滬上引發(fā)爭議,而29歲的汪亞塵已以工筆花鳥聞名海上畫壇。據(jù)《齊白石年譜》記載,二人初會時,齊白石正在刻"魯班門下"印,見汪亞塵對案上印石注目良久,遂以湘音笑言:"汪先生畫活物,我刻死石頭,倒是絕配。"此后幾年,二人或許交游未深。
這段金石緣真正始于1926年。上海美專檔案顯示,汪亞塵在該?;I建金石篆刻科時,特請齊白石講授刀法?,F(xiàn)存朵云軒舊照中,我們能看到這樣的畫面:齊白石手持刻刀示范單刀沖刻技法,汪亞塵俯身觀摩,案頭散落著《二金蝶堂印譜》。據(jù)王振德、李天庥編《齊白石談藝錄》所述,齊白石曾對汪亞塵感慨:"刻印者,須天趣渾成,若刻意摹古,便落下乘。"這種"膽敢獨造"的藝術理念,與汪亞塵主張的"師古而不泥古"形成共鳴。
新近發(fā)現(xiàn)的"濠梁看客"印,青田石印邊款署"白石老人",印文取《莊子·秋水》觀魚之典,單刀沖刻的"客"字末筆如游魚擺尾,與汪亞塵同期所作《魚樂圖》形成圖文互證。
1929年汪亞塵赴歐洲考察前夕,齊白石特刻"亞塵之印"相贈。此印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采用單刀法刻就,邊款記:"己巳冬,白石為亞塵弟刊"。印文中"塵"字末筆如枯藤垂落,與"亞"字方折形成鮮明對比,恰似齊白石畫作中工蟲與寫意花草的虛實相生。藝術史家郎紹君指出,該印布局可見《天發(fā)神讖碑》遺韻,卻化古拙為奇崛,彰顯齊氏篆刻"快劍斷蛟"的獨有風骨。
1933年汪亞塵攜巴黎個展作品歸國,齊白石再贈"汪氏寫生"朱文印。這方現(xiàn)存浙江美術館的田黃印章,邊款刻有"三百石印富翁制"字樣。印面采用滿白文設計,"生"字末筆作盤曲狀,暗合齊白石"似與不似"的美學主張。汪亞塵在《藝風》雜志撰文回憶:"白石師奏刀時呼吸與運刀同頻,石屑飛濺如雪,頃刻間氣韻流動。"
新見"和光同塵"青田印為此階段重要補充。印文取自《道德經(jīng)》,邊款:"老子句刻為雲(yún)隱君,白石"。此印作為典型見證,是齊白石以刀代筆的即興創(chuàng)作。
1947年汪亞塵赴美講學前,齊白石以86歲高齡刻"藝海歸帆"印章為之踐行。印譜中可見老人特有的"白石刀法",單刀直入處石花迸裂,全印渾如寫意荷花,將"歸"字舟形部首刻得搖曳生姿。次年汪亞塵致齊白石信中寫道:"摩挲印文,猶見先生揮刀時銀髯飄動之態(tài)。"
最新發(fā)現(xiàn)的"靜壽"壽山石印(1951年刻)填補了晚年交往空白。邊款僅署"白石",印文取自《天發(fā)神讖碑》,"壽"字下部做斜筆處理,如老梅斷枝,自成天趣。
現(xiàn)存十幾方印章,不僅是兩位大師藝術碰撞的見證,更承載著近代中國美術轉型期的美學對話。齊白石將寫意精神注入方寸金石,汪亞塵則以寫實功底傳遞傳統(tǒng)精髓,這種"鐵筆傳心"的交往,正如田原在《齊白石篆刻藝術研究》中所言:"刀石相激的火花,照亮了傳統(tǒng)藝術現(xiàn)代轉型的幽徑。”
齊白石為汪亞塵刻“花好月圓人壽”
材質:青田石
3.9×3.9×5.5cm
印文:花好月圓人壽
邊款:白石山翁。
出版:
1.《歷代名家刻印選集》,鈐印本。
2.《白石山人印譜》,鈐印本。
3.《襟吳帶泠——篆刻、鈕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 年。
4.《萍翁鐵筆》,即將出版。
說明:汪亞塵(1894-1983),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太平(今黃山)。1915年曾與陳抱一等人組建中國第一個畫會組織“東方畫會”。1916年東渡日本留學,1921年畢業(yè)于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系,同年回國,被聘為上海美專教授兼教務主任。1928年至1931年赴歐洲作藝術考察,歸國后曾任新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新華藝術師范學校校長。1947年赴美講學并舉辦畫展,傳播中國繪畫,歷時30余年。
齊白石為汪亞塵刻“和光同塵”
材質:青田石
3×3×4.7cm
印文:和光同塵
邊款:老子句刻為云隱君,白石。
出版:
1.《歷代名家刻印選集》,鈐印本。
2.《白石山人印譜》,鈐印本。
3.《襟吳帶泠——篆刻、鈕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 年。
4.《萍翁鐵筆》,即將出版。
齊白石為汪亞塵刻“靜壽”
材質:青田石
3.1×1.8×3.7cm
印文:靜壽
邊款:白石。
出版:
1.《歷代名家刻印選集》,鈐印本。
2.《白石山人印譜》,鈐印本。
3.《襟吳帶泠——篆刻、鈕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 年。
4.《萍翁鐵筆》,即將出版。
齊白石為榮君立刻自用印
材質:青田石
2.6×2.6×7.7cm
印文:榮君立
邊款:丁丑白石。
出版:
1.《歷代名家刻印選集》,鈐印本。
2.《白石山人印譜》,鈐印本。
3.《襟吳帶泠——篆刻、鈕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 年。
4.《萍翁鐵筆》,即將出版。
說明:榮君立(1899-2004),無錫人。汪亞塵夫人。1930 年舉辦汪亞塵、榮君立旅歐畫展。解放后任新華藝專校友會理事長,盧灣區(qū)僑聯(lián)主席等職。
齊白石刻“汪”
材質:青田石
1.1×1.1×3.4cm
印文:汪
邊款:璜。
出版:
1.《歷代名家刻印選集》,鈐印本。
2.《白石山人印譜》,鈐印本。
3.《襟吳帶泠——篆刻、鈕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年。
4.《萍翁鐵筆》,即將出版。
齊白石為汪亞塵刻自用印
材質:壽山石
3×3×7.7cm
印文:汪亞塵印
邊款:白石。
出版:
1.《歷代名家刻印選集》,鈐印本。
2.《白石山人印譜》,鈐印本。
3.《襟吳帶泠——篆刻、鈕印金石
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年。
4.《萍翁鐵筆》,即將出版。
齊白石為汪亞塵刻“枕石齋”
材質:壽山石
5.3×1.7×5.5cm
印文:枕石齋
邊款:白石。
出版:
1.《歷代名家刻印選集》,鈐印本。
2.《白石山人印譜》,鈐印本。
3.《襟吳帶泠——篆刻、鈕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年。
4.《萍翁鐵筆》,即將出版。
齊白石為汪亞塵刻“濠梁看客”
材質:青田石
3×3×5cm
印文:濠梁看客
邊款:白石老人。
出版:
1.《歷代名家刻印選集》,鈐印本。
2.《白石山人印譜》,鈐印本。
3.《襟吳帶泠——篆刻、鈕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年。
4.《萍翁鐵筆》,即將出版。
齊白石為郭宗熙刻自用印
材質:昌化雞血石
1.9×1.9×6.5cm
印文:宗熙
邊款:侗白兄正,白石。
出版:
1.《歷代名家刻印選集》鈐印本。
2.《白石山人印譜》鈐印本。
3.《襟吳帶泠——篆刻、鈕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年。
4.《萍翁鐵筆》,即將出版。
說明:郭宗熙(1878-1934),字侗伯,一作桐伯,號臣庵,別號三焦山人。光緒進士。日本法政大學畢業(yè)。歸國任翰林院庶吉士。
齊白石刻“種菊益壽”
3.9×3.9×11.8cm
1939 年作。
印文:種菊益壽
邊款:己卯冬十月,八十老人白石。
出版:
1.《白石印草》,民國齊白石自鈐本。
2.《印林第一卷第二期》。
3.《齊白石印影》P186,榮寶齋出版,戴山青編,1993 年。
4.《萍翁鐵筆》,即將出版。
作者簡介: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于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xiàn)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