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開打到現(xiàn)在,西方嘴上說是鐵板一塊,媒體天天唱團結,其實各國早就各懷鬼胎。
歐盟高調(diào)承諾3100億歐元“援烏”,全世界都看笑了,這錢到底是誰出的,誰又真心愿意埋單,政客們口號喊得震天響,最后真送錢的沒幾個。
烏克蘭成了當炮灰的棋子,歐洲自己都開始心疼錢包了,到底這仗誰能堅持到最后?
俄烏前線拉鋸不斷,俄羅斯炸毀烏軍據(jù)點的消息剛爆出來,烏克蘭反擊的鏡頭又被媒體翻出來播放幾輪,雙方反復拉扯,勝負根本看不見。
西方錢送了一批又一批,裝備、彈藥、訓練官員上陣,烏克蘭這頭卻越打越虛,士兵缺人,后勤告急,連首都都在喊要捐款,俄羅斯反倒占住主動,沒事就發(fā)公告宣稱占領了新陣地。
歐美輿論從最早的歡呼變成不斷追問,議員和選民都盯著賬本,政客內(nèi)部已經(jīng)有人開始喊,繼續(xù)燒錢有沒有意義?
援烏的所謂巨額資金大頭其實是從凍結的俄羅斯資產(chǎn)里硬生生扣出來,這操作一亮相就招來國際法上的各種爭議,歐洲各國也心思各異。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說得直白,自己不想為烏克蘭搭太多錢,更不想看著歐盟自己把家底給折騰光。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本就對俄烏沖突興致缺缺,面對西方給烏克蘭的大禮包也只是象征性附和,實際上已經(jīng)開始打退堂鼓。
東歐不少國家親俄勢力悄然升溫,援助方案反復拉鋸,表面上大家都在為防線貢獻力量,背地里政策斗爭比前線更激烈。歐盟一套援助機制扯皮拉筋,各國算計自己的利益,公開開會時口號一致,私下卻都在暗中標記賬本,誰多掏一歐元都心有不甘,整個機制看著光鮮,實際上一盤散沙。
團結的幻覺撐不了多久,歐洲議會的新聞發(fā)布會人還沒走散,下面的議程就能聽見有人抱怨給烏克蘭送錢太多。
有的國家說得漂亮,背地里一分都不想多掏。援助賬目一條條列出來,英國法國德國誰爭著搶風頭,到了投票那一步,大家都怕自己吃虧。
波蘭農(nóng)民鬧得街頭堵塞,法國黃背心上街又借題發(fā)揮,民眾對烏克蘭的好感度驟降,反而各國的恐俄聲音沒跑進政府大樓,先在超市和加油站的物價尖叫出來。
歐爾班、菲佐這些政客公開喊停,歐盟找不出統(tǒng)一口徑,援助討論拖了又拖,東歐幾國親俄陣營不聲不響坐大,反對烏克蘭補給繼續(xù)的聲音一天強過一天。
羅馬尼亞、摩爾多瓦這些邊緣國家受西方政策波及,反感情緒在工會、社區(qū)里流傳,親烏口號沒人愿意再接,援助烏克蘭成了誰都不想背的包袱。
歐洲原來的共識慢慢失效,西方聯(lián)盟的裂痕越扯越大,援烏成了政客互相扯皮的工具,大家都知道賬目難以再平,各國開始盤算怎么全身而退。
美國一邊說支持烏克蘭到底,一邊又在幕后試探和談可能,表面上給出軍援和外交撐腰,實際內(nèi)部政客圍繞大選、預算焦頭爛額,不確定下一輪撥款能不能通過,華盛頓討論的重點從來不是烏克蘭想要什么,而是這場代理戰(zhàn)爭能不能牽制俄羅斯,讓歐洲為安全買單,美國自己能賺多少錢。
歐洲大國則更糾結,一手怕激怒俄羅斯,一手又怕援助烏克蘭太慢影響歐盟形象,德國、法國私下協(xié)調(diào),明面上談團結,其實誰也不想率先承擔最大風險,英國脫歐后站在一邊看熱鬧,能少管就少管,東歐小國試圖用反俄姿態(tài)與西歐拉開距離,借機為自己爭更多利益。
美歐同盟只在危機時刻團結一小會兒,私底下隔空拉扯,安撫選民的口徑多過真金白銀,互相甩鍋成常態(tài)。援助方案一輪又一輪,承諾寫在紙上未必到位,最終烏克蘭成為所有人手里的籌碼,被推到談判桌最前面,自己付出最多,掌控權卻在西方手里,誰都不愿意為烏克蘭填最后那個大坑,彼此推諉、計算,誰也不愿真心貼錢到底;結果,戰(zhàn)爭的負擔正悄悄轉移到歐洲人的頭上。
能源賬單一出來,最先頭疼的是普通歐洲人,電費、氣價、汽油都漲得離譜,超市貨架上的食品一袋接一袋悄悄提價,家庭預算一下子捉襟見肘。法國農(nóng)民堵公路,德國工會搞大罷工,意大利小企業(yè)主怨聲載道,媒體天天上街采訪,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為什么要為烏克蘭買單”。
西歐老百姓過去還會上網(wǎng)刷刷戰(zhàn)爭新聞,現(xiàn)在根本不愿意關注,唯一關心的就是下個月的賬單能不能少出點錢。歐盟大筆的援烏計劃,媒體鋪天蓋地地渲染保衛(wèi)歐洲的意義,落到實際就是每家每戶被征收一筆看不見摸不著的“烏克蘭稅”,各種補貼名義換個說法掏的還是老百姓的腰包,政府喊改革也只是把壓力轉嫁到普通工薪階層。
社會分化越來越明顯,中產(chǎn)往下滑,低收入群體生存困難,法國、比利時、捷克不少年輕人開始考慮移民,樓市緊,飯桌上的話題都變成了怎么省錢。通脹、能源危機、救助計劃,政策全推給民眾自己去消化。歐洲政客嘴上喊團結,真往老百姓身上壓擔子誰也攔不住,鄰里之間互相埋怨,親烏和反烏的矛盾越來越多,烏克蘭的新聞在生活里變成了新的分裂線,有人支持,有人厭倦,每個家庭最后都被硬生生拉入了戰(zhàn)事賬單。
歐美的團結面子已經(jīng)撐不住了,援烏巨款是放在賬本上好看的數(shù)字,真正的分歧和債務開始浮出水面,各國政客誰都想撇清,互相推諉,烏克蘭只是棋盤上的犧牲品,大賬最后落到老百姓頭上也沒人再關心。
歐洲社會心照不宣地接受了“別問為誰買單”,戰(zhàn)爭為誰而打,現(xiàn)在沒有答案,也沒人準備好迎接殘局,誰都怕下一個災難輪到自己,所有人都成了旁觀者,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