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新總裁,成了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執(zhí)政黨領(lǐng)袖。這本來該是象征“時代進步”的時刻,但日本輿論卻炸了。最先開口的,不是政敵,也不是海外媒體,而是日本女權(quán)界的代表人物——上野千鶴子。
10月5日,高市勝選剛剛公布,上野就在X上寫道:“聽說日本可能要迎來首位女性首相,但我一點也不高興?!边@句話像一盆冷水,潑在剛沸騰的熱鍋上,立刻引爆全網(wǎng)。有人說她太刻薄,也有人說她太清醒。短短幾個小時,這條帖子就拿下幾千個贊,評論區(qū)成了關(guān)于“女性意味著什么”的大討論現(xiàn)場。
上野千鶴子是誰?她是日本女性學、社會學的權(quán)威人物,也是東京大學的名譽教授,被稱為“日本女權(quán)主義的燈塔”。她在日本是學界偶像,在中國也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她的《靠自己活下去》《女權(quán)主義是什么》《厭女》等書,影響了整整一代中文讀者。
那句“不是女性不努力,而是社會不允許女性成功”,在兩國的社交媒體上都被反復引用。她一生反對父權(quán)結(jié)構(gòu)、反對被定義為“賢妻良母”,主張女性要有選擇權(quán),要能活成自己。也正因為如此,當這樣一位終身為女性發(fā)聲的學者,在看到日本史上第一位女總裁時,卻說出“我不高興”,才格外刺耳。
上野后來補了一句:“明年日本的性別差距指數(shù)排名大概會提高吧,但那并不代表日本政治會變得對女性友善?!边@句話道出了她真正的不安——她并不是反對女性掌權(quán),而是不相信“用父權(quán)的邏輯上位的女性”,能帶來真正的平等。世界經(jīng)濟論壇那張“性別差距指數(shù)排行榜”,對她來說只是個數(shù)字,不是現(xiàn)實。日本的職場、家庭、政治結(jié)構(gòu),仍然被一層看不見的天花板壓著。一個“拼命干活”的女總裁,聽上去勵志,但更可能讓舊觀念煥了新裝:女人也得像男人一樣拼命,才配被尊重。
高市早苗的人生確實跟她完全不同。出身普通家庭,沒有背景,也不是名門之后。靠打工交學費上完神戶大學,當過新聞主播,照顧過病重的丈夫,還帶三個繼子女。一路磕磕絆絆,最后在自民黨的男權(quán)體系里殺出一條路。
她信奉的,是“靠自己干出來的努力主義”。這讓不少日本人覺得她真誠、有韌勁,但在上野眼里,這種“個人奮斗的成功”,反而是制度問題的遮羞布。它告訴人們:只要你夠拼,就能成功——卻掩蓋了多數(shù)女性根本沒有條件去“拼”的現(xiàn)實。
當高市在就任演說里說出“我要拋棄工作與生活平衡”時,保守派拍手稱快,覺得這是領(lǐng)袖的氣魄;上野和女權(quán)派卻冷笑:“丟掉平衡的代價,永遠是女人自己在付?!彼齻儞牡牟皇且痪淇谔?,而是那股熟悉的味道——勤奮是美德,犧牲是榮耀,一切都要為家庭、為國家、為別人“再忍一下”。在她們看來,這樣的女性首相,不是女權(quán)的勝利,還是父權(quán)結(jié)構(gòu)的勝利。
上野還補了一刀:“這下選擇性夫婦不同姓又要遙遙無期了。反對不同姓的人,到底在忖度誰?”這話幾乎是點名。高市反對修改戶籍法,只支持女性在名片上使用舊姓。對上野來說,那是假平等,是“給男人看的溫柔進步”。兩人理念的分歧,其實是一種深層的否認:一個相信要先改制度,女性才能自由;另一個相信即使制度不變,也能靠自己翻身。
幾十年來,日本社會對女性的友好并沒有多少實質(zhì)進步。上野千鶴子從年輕講到白發(fā),講的還是同一件事——“女性要有選擇”,可現(xiàn)實是,她講了一輩子,日本也沒變多少。如今他們終于迎來一個“女首相候補”,卻仍然是那套“拼命、犧牲、無怨無悔”的昭和精神??瓷先ナ桥缘琼敚鋵嵤桥f體系換湯不換藥的包裝。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這場爭論讓人更清醒:所謂“平等”,不是換個性別去延續(xù)舊邏輯,而是讓人能以自己的方式被尊重。高市早苗的出現(xiàn),也許讓日本政治看起來更“多樣”,但她的勝利,并沒有讓女性的處境更輕松。那種看似閃亮的“女性崛起”,可能只是另一種保守的回旋。
對日本醫(yī)美感興趣的朋友來看(上海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